| 工作人员在兢佳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喂牛 |
|
■往事如烟
长水乡位于洛宁县县城以西19公里处,因乡政府所在地位于长水村而得名。
据《洛宁县志》记载,长水历史上屡设县治,西魏(公元552年)设为长渊县。长渊为何改名为长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据村里的老人说,相传到了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长渊一名与唐高祖李渊有一字相同,被视为不敬,便将长渊县改名为长水县,现名长水乡。
长水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
华夏文明源头河图洛书中的洛书,其出处就位于长水乡。河图洛书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周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出图处在孟津,洛出书处在洛宁长水。
据说长水老县城的旧址恰巧位于洛河上下游的分界处,上游深山峡谷,下游一马平川。此处西靠巍峨的龙头山,山顶有禹王庙、洛河龙神庙、洛书赐禹之地碑等古遗迹;北倚龙山,有紫盖寺遗址以及明代吏部尚书耿裕墓;南临洛河,有“岳武穆行军至此”的石刻和武穆营遗址,洛河两岸遍布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
在长水乡孟家峪村还流传着著名的孟宗哭笋的故事。相传在三国时期,有一个姓孟的孝子,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他的母亲年迈多病,无论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他的母亲病重,想吃竹笋,但正值冬天,没有竹笋,于是他跑到竹林里抱竹痛哭,这时奇迹发生了,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竹林里长出了许多竹笋,母亲吃了这些竹笋后,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对此,长水乡一带流传着一首颂诗:“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人文自然
长水乡地处豫西山川分界处,交通便利,在古时,是丝绸之路中洛阳通往西安的必经之路。
该乡辖13个行政村,共有村民1.4万人;总面积12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
长水乡林业用地面积16万亩,林地6.8万亩,是洛宁县有名的林业大乡,全乡的森林覆盖率达63%。该乡的林木资源丰富且品质好,以速生杨、金丝楸、刺槐、泡桐等木材为主,总蓄积量在60万立方米以上。
■今日长水
近年来,洛宁县的畜牧养殖业发展十分红火,已成为我省27个肉牛主产县之一,肉牛存栏量达18.99万头,年产值达10.38亿元,畜牧业已成为洛宁县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长水乡作为洛宁县畜牧养殖的重要区域之一,近两年来,肉牛养殖成为该乡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不少村民都尝到了养牛的甜头。作为长水乡政府所在地的长水村,可谓该乡畜牧养殖红火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长水村党支部书记王松武介绍,该村位于山区,特殊的地势环境使村民很早就有养牛的习惯,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养有一两头牛,大多用于耕地劳作。2006年以后,该村开始重视肉牛养殖,有意识地向规模化养殖发展。
“长水村肉牛养殖真正成规模化发展是在2009年以后,村里从事肉牛养殖的人数约占全村总人口的40%。”王松武说,养牛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项目,该村连续4年实施该项目,在该项目的扶持下,村民建起标准化的肉牛规模养殖场,同时还建有青贮池、兽医室、消毒室、排污渠、污水沉淀池等现代化的养殖配套设施,村里曾经一家一户的养牛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规模养殖。
近日,记者在长水村兢佳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工作人员在给牛喂食。只见工作人员开着拖拉机从牛舍旁的一个池子里拉来一车秸秆,随后,拖拉机在牛舍中缓慢行驶,工作人员将秸秆均匀地撒在食槽里。
曲连武说,该合作社目前养有肉牛200多头,这些牛吃的是经过处理的秸秆。
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长水村餐饮行业的发展,长水村的酸辣牛肉远近闻名,甚至有三门峡的游客专门跑到长水村吃酸辣牛肉。说到做酸牛肉的秘诀,王松武说,只有长水村“栈”出来的肉牛,才会美味可口。所谓“栈”即指育肥,长水村的肉牛育肥很有讲究,不仅饲料要精,育肥时间也要足。
本报记者 赵佳 通讯员 韦萃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