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袖珍西瓜”都有编号 |
|
范永武在瓜棚内巡视 |
|
罩网兜的“袖珍西瓜” | |
核心提示
“袖珍西瓜”近日将陆续上市,这种个小、味甜的西瓜近年来颇受消费者青睐。很多市民认为“袖珍西瓜”都是外地种植的,其实,我市也种植有“袖珍西瓜”。近日,记者来到洛龙区李楼镇焦寨村一农业公司,采访技术员范永武,看看“袖珍西瓜”是如何长成的。
体验
种瓜似养儿,天天呵护勤
■“优生优育” 一藤一瓜
清晨5时30分许,记者跟着同样来不及吃早饭的范永武巡视各个瓜棚,查看“袖珍西瓜”长势。
记者注意到,瓜棚中未成熟的“袖珍西瓜”个个吊在半空中,有的还用网兜罩着,个头稍小的只有成人拳头般大小,风一刮就来回摆动。
范永武说,“袖珍西瓜”与普通西瓜的种植方法不同,种植技术要求也高。同样一亩地,按传统方法种普通西瓜可种500株左右,而“袖珍西瓜”则能种1600株左右。
此外,传统种瓜模式是横向平面发展的,“袖珍西瓜”则是纵向立体发展的;传统种瓜模式是一根瓜藤“养活”多个西瓜,无法保证每个瓜的成熟度和甜度,而“袖珍西瓜”“优生优育”,一根瓜藤只“养活”一个西瓜,成熟后的“袖珍西瓜”在品相、口感等方面均优于普通西瓜。
“种这种西瓜的关键在吊蔓(将瓜的藤蔓缠绕在吊西瓜的绳子等物上,扩大种植面积)和打杈(用绳子等物固定瓜的根系,防止出现一藤长多瓜的情况)这两个环节。”范永武说,两瓜之间的距离和吊的高度都有讲究,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种植面积,也会影响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瓜的品质。
■看天放风 “吹”出健康
范永武说,“袖珍西瓜”“对花”(类似授粉)后,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放风,通过这种方式控制瓜棚温度,防止西瓜出现病变和崩裂等情况。
“放风方式有群膜放风和顶膜放风两种。群膜放风在通风量等方面高于顶膜放风,适合天气骤变时实施;顶膜放风更温和些,适合在天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实施。”范永武说,通过瓜棚四周放风叫群膜放风,通过瓜棚顶放风叫顶膜放风。他去年因为没掌控好放风时间,造成不少西瓜崩裂,所以,今年他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
■个个编号 对号管理
在瓜棚中,记者看到吊在半空中的“袖珍西瓜”大小不一,成熟时间也有先后。但范永武扫一眼便能推算出瓜的大概成熟时间,这是因为每个“袖珍西瓜”藤蔓上都有编号。
范永武说,编号是“对花”日期,是为了方便推算瓜的成熟期。因每个大棚中的“对花”日期和吊蔓日期等都不同,编号后就便于管理和研究了。
■罩上网兜 保护西瓜
采访中记者发现,瓜棚中有的西瓜被网兜罩着。
“这是为了防止西瓜在成长过程中掉落。”范永武说,瓜越长越重,放风时特别容易掉落。
一般情况下,成熟的“袖珍西瓜”每个重量在1公斤左右,当瓜长到0.5公斤左右时,就需用网兜罩住加以保护了。
这看似简单的罩网兜,其实是个技术活:罩得太低没有保护效果,罩得太高容易使瓜掉落,最佳位置在瓜与藤蔓结合处沿瓜身进行网罩,罩好后需根据瓜的长势,不断调整网兜位置,直至西瓜成熟。
■绿色西瓜 自然“养”出
范永武说,种植“袖珍西瓜”是个系统工程,春节前需育苗,之后对地进行施肥,每亩地用100公斤发酵过的鸡粪和50公斤富含钙、钾等元素的有机复合肥“调理”。3月上旬栽种种苗,4月上旬进行吊蔓等工作,“对花”后28天瓜就能成熟。整个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袖珍西瓜”最早出现在海南等地,2000年前后内地才有这种“袖珍西瓜”,洛阳也是近几年才引进“袖珍西瓜”的。”范永武说,再好的人为干预都不如自然生长的绿色西瓜好。
“上市前的这段时间最关键,稍有闪失可能就前功尽弃。”范永武说,有时感觉种西瓜就像“养孩子”,不光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背后
“农民的儿子,爱土地”
古城乡农民范永武今年37岁。他说,龙恺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他就开始在这里种西瓜了,在此之前他毫无种瓜经验,现在掌握的技术主要靠平时自学。
范永武说,读书不多的他,为了种好西瓜,不得不天天翻看技术书籍,学习实用的技术知识。
“农民的儿子,爱土地。”范永武说,他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地里干活让他感到很踏实、很安稳。虽然干的是农活,但范永武对待“袖珍西瓜”的细心劲儿,一点也不逊于一个慈父对待孩子那样。
范永武说,每月2000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也能攒下些钱,日子过得也挺美,比起在外打工来,图个安稳。
采访手记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现代农业让我们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现代农民,让希望的田野永远生机盎然。我们来不及一一体会他们劳作的辛苦,但我们相信,用劳动创造财富,是实现一切梦想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