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洛阳网上有一个关于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青蛙死亡的帖子引起不少网友关注,是水质污染还是另有原因?28日,记者前往现场进行求证。
网友拍图:大量幼蛙死亡
5月27日17时16分,洛阳网网友“知行”发布一条“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水渠里的幼蛙大量死亡,什么原因?”的网帖并附有照片,照片显示成群的黄色幼蛙漂浮在水面上,但渠水并不浑浊,底部水草清晰可见。
网帖立即引起不少网友关注,纷纷留言:“赶快查查是什么原因,幼蛙是保护动物啊!”“是不是水质有问题呀?”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如果是水的问题,应该不只是青蛙受影响吧?”
28日,记者来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从植物园西大门进入院内,道路两旁的水渠内有不少黄色幼蛙。这些幼蛙长约2厘米,有些还有尾巴,除了在水中自在游弋的,还有成片攀在渠壁两侧的。因为下雨,公园内行人稀少,有些幼蛙在路上爬行。根据网友所发图片显示的位置,记者选取东、西两侧水渠中有条形水草的地方查看,并未发现大量幼蛙死亡的现象。
在询问中,园内不少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见过大量幼蛙死亡,但今年园内青蛙特别多。
公园排查:未发现水质污染
“如果是水质问题,应该也会影响其他生物,但园区内并没有发现生物非正常死亡。”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党支部书记李清道表示,公园内水系长1万多米,水源来自古洛渠,并在整个园区循环后流入胜利渠,形成一个活水系统。为了保证水质自然净化,渠内有藻类、荷花、菖蒲、芦苇等,工作人员每天对渠内垃圾进行清理。目前,水系中有鱼、虾、蛙等水生动物。
“死的青蛙也有,但和活着的比数量是很少的。”正在扫地的李师傅说,其中一些是被行人踩死的。随后,李师傅用工具搅动水渠底部水草和淤泥,在渠底的确有一些翻白肚的青蛙。
对于网友所拍大量青蛙漂浮在水面的照片,公园内负责水渠养护的工人韩林森说,上周大雨过后,园内一处渠水落差较大的地方曾出现过大量青蛙漂浮在水面并翻白肚的现象,但没过多久,不少青蛙就翻过身了,当时也有市民拿出手机拍照。
28日下午,为了确保水质安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管理部门随即出动人员对园区内的水域进行排查,没有发现成群青蛙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专家分析:大量繁殖和低温暴雨是主因
对于园区内这些小东西,不少工作人员也提出质疑:这些究竟是青蛙吗,为什么不是绿色的?如果是青蛙,为何今年特别多?带着网友的照片和大家的疑惑,我们采访了市渔政站相关负责人。
“幼蛙皮肤为黄黑色,现在是蝌蚪变为青蛙的季节。”市渔政站站长熊元超说,这些青蛙约长2厘米说明刚刚成形。对于园区内青蛙数量大增,熊元超分析,这可能得益于近几年来持续的环境保护工作,且人为破坏少,多年积累使园区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对青蛙这种繁殖数量大的物种,影响更为明显。
“这也正解释了较多青蛙死亡的原因。”熊元超说,野生蝌蚪转为青蛙的成活率很少能达到80%,如此大规模的繁衍,死亡数量势必会增加。除了先天不足,后天环境也会影响幼蛙成活。上周周末气温骤降,低温也会造成刚成形的幼蛙死亡;降雨使得渠水浑浊,幼蛙生存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被呛死或呛晕。
熊元超表示,幼蛙大量死亡的情况在工作中也碰到过,如果水系中没有出现其他生物死亡,基本可以排除水质污染问题。
“这也可以说是自然界的淘汰法则。”熊元超说,近年来,我市加大对伊河、洛河的治理和水源地的保护,加之增殖放流活动的开展以及市民保护意识的提升,使得我市水生动物生存环境日益良好。他也呼吁市民,通过“随手拍”共同呵护生存环境。
本报见习记者 武怡晗
延伸阅读
连续降雨 鱼儿易病
28日,名为“洛阳微报”的新浪微博网友称,洛阳理工学院湖面出现了一些死鱼。
昨日,记者来到该校,在湖面上并未看到死鱼,询问周边的学生得知,学校工作人员已经将死鱼捞出,大概有十余条。这些鱼的死因是什么?
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该工作人表示,近期人工湖或城市景观湖出现少量死鱼,可能与连续降雨有关。
目前,我市很多人工湖的水源都来自河流。28日降雨时间较长、雨量较大,河流水量相应变大、水流速度也相应变快,河水冲入人工湖后,很容易将湖底沉积的有害物质冲起;加之降雨天气带来的气温下降,水中的温差也有相应变化,水中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很可能使湖中的鱼出现因不适应环境而突然死亡的现象。此外,降雨天气气压较低,会导致水中溶解氧低下,鱼可能会因缺氧而死亡。
本报记者 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