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每年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作为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病,专家提醒,一旦得了手足口病,通过多休息、多喝水、居家隔离、服药等综合手段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能顺利康复,也不会留下后遗症,这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的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随着气温上升,患者会有所增多,目前我市的情况仍维持在低发、散发态势。”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所所长朱鑫说,虽然手足口病的特点是皮疹或疱疹,但是家长不必一看到孩子身上起红疹就过度紧张,普通的手足口病,通过多休息、多喝水、居家隔离、服药等综合手段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能顺利康复,也不会留下后遗症,这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肠道传染病。
朱鑫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即可自愈或者通过治疗方可痊愈,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且重症患儿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
得过手足口病也可能被再次感染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就再也不会被感染了,这是错误的。”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所副所长李云霞说,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EV71肠道病毒等。
比如,有的孩子之前感染过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是如果接触了柯萨奇病毒A16型,那么还可能再次患上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和疱疹,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一周左右可以自愈。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手足口病也进入高发季节。朱鑫提醒家长,平时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如果出现发热在38℃以上、食欲减退、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抽搐等症状,同时手心、足底、口腔、臀部四个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并具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家里如果有不会说话的婴儿,家长更要注意,由于口腔出现溃疡难以忍受,孩子往往会不好好吃奶、喝水甚至哭闹不止。
提高孩子免疫力 可降低发病率
李云霞说,今年手足口病的病例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多,“与家长越来越重视有很大关系”。人容易感染肠道病毒,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其中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最高。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对病毒属于“隐性感染”。如果感染病毒的家长和免疫力系统较弱的孩子接触,就很容易使他们感染病毒而发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除了通过患者的飞沫进行传播外,手足口病病毒还可通过被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传播。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疫苗,因此做好个人、家庭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李云霞建议,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液或者清水洗手,洗手的时间最好在20秒以上,这样就可以除去80%以上的病毒。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用流动的水洗手,并把水龙头也要清洗干净。
“很多家长一回家就抱着孩子,这是最不卫生的。”朱鑫说,大人回家必须先洗手再接触孩子,尤其是为婴儿更换尿布和处理粪便之后。
除了洗手,还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饮食合理搭配,注意休息,适当晒晒太阳,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衣服和被褥最好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本报记者 李岚
延伸阅读
手足口病疫苗有望于明年上市
2013年3月,针对手足口病这种主要侵害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的疫苗正在研发,我国有多家单位正在开展EV71灭活疫苗的研发工作,其中进展最快的两家公司于2010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临床研究批件,目前已分别启动三期临床研究,预计2013年完成全部临床研究工作,疫苗有望于2014年获批生产上市。
由于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人类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目前研发中的手足口病疫苗即指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将适用于半岁以上儿童。
(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