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藏在贴廓巷里的记忆
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很关键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6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藏在贴廓巷里的记忆
本报记者 鲁博 特约记者 孙海洲 文/图
蚀迹斑斑的青砖
老宅内的居民
老井
精美的脊兽
锈迹斑斑的门锁
顽皮的孩童
历经沧桑的屋檐
    贴廓巷,西起南门口街,东接吕氏街,南至校场街,全长约300米,宽6米。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洛阳县志》记载,贴廓巷原名铁锅巷,后因其贴近城郭,遂改称贴廓巷。

    “洛八办”的旧址位于贴廓巷35号,它的前身为庄家大院,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建筑。

    站在九都路上远远看去,宅院里青砖灰瓦,屋舍连栋,肃穆庄严。流连其中,随处可见柱础上的石雕、门窗上的木雕,花草虫鱼、人物故事,赫然其上。即便是热闹的白天,高墙大院内也是寂静一片,古朴、雅致、幽邃的味道充溢其中,现代都市的喧嚣仿佛与这里毫不相干。

    相传,清乾隆年间,庄家人从河北迁移来洛经商,靠腌制酱菜和制作酱油、醋起家,后开办杂货铺,因产品质优、诚信经营而广受欢迎。善于商贾之事的庄家,对子孙教育也非常重视,后辈有多人为官。

    据记载,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庄家开始营建新宅。这所宅院为三座相连的三进大院组成,各院均为四合院格局。

    古时的大户民宅,讲究坐北朝南,便于接纳阳光。庄家大院却是坐南朝北,宅院为砖木结构,院内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对称。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庄家人为躲避战乱远下南洋,将此房变卖。1938年至1942年,沉寂一时的庄家大院又有了新的“身份”——八路军驻洛办事处,革命前辈们在此开展统战工作,掩护地下党活动,动员民众投身抗日运动,为我党我军输送干部、青年,转运军用物资。

    1985年,庄家大院的“身份”再次更迭,“洛八办”旧址被辟为纪念馆,青砖灰瓦、厅堂楼阁里陈列着抗战资料和革命文物。九都路修通后,洛八办纪念馆在南侧修建了新门供出入,位于贴廓巷的北门便从此关闭了。

    “别看贴廓巷不长,以前也是相当热闹。”住户申宝敏说,他常听长辈们说,旧时南关一带靠近洛河码头,商贸繁荣,有“小洛阳,大南关”之说。贴廓巷里店铺作坊很多,贸易往来频繁,繁荣程度可与南大街相比。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