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贞富 |
| 张大千 《槲树双猿图》 (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槲(hú)树,别名橡树、金鸡树、山桑、终葵等。槲树是原产中原地区的古老树种,落叶乔木,木材坚实,初夏开花,叶可养蚕、作食品包装,树皮可做中药。槲树在河洛地区分布广泛,有悠久的应用史,曾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洛阳,大力发展槲树产业,有着历史和现实意义。
1 洛南槲叶晓迷路
槲树是洛阳的优势树种,周朝时期,槲树已被周王室用来制作礼器。《周礼·冬宫玉人》说:“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大圭是周天子所执的玉质手板,形状狭长,略似剑叶,终葵即槲树,“杼上终葵首”是指用槲木制作圭柄。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洛阳的槲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温庭筠《送洛南李主簿》一诗中,写到洛阳南部之景象:“想君秦塞外,因见楚山青。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这里的秦塞指函谷关,楚山指伏牛山,因为伏牛山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北疆。“槲叶晓迷路”中“迷路”的意思是“满路”,“晓”即拂晓,这里道路两侧长满槲树,天亮之时,槲叶飘落,铺满道路。
曾任洛阳主簿的司空曙在《雪》一诗中写道:“王屋南崖见洛城,石龛松寺上方平。半山槲叶当窗下,一夜曾闻雪打声。”巍峨的城郭、松树郁郁的龙门石窟和寺院、半山槲叶、飘洒的雪花,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历史留下了对大唐东都永远的记忆。
在后世的诗文中,洛阳的“半山槲叶”屡屡被人提起。“龙头夜雨”是洛宁八景之一。“龙头”指龙头山,在洛宁县城西20公里的长水乡后湾村南。龙头山上,松柏孤直,槲树成林。清代张璇《龙头夜雨》写道:“曾宿龙头上,猿声冷翠屏。雷霆惊子夜,风雨破青冥。槲叶纷难扫,松风静欲听。晚来移屐去,回首万山青。”
2 山蚕成茧满山阜
槲叶的主要功用是养蚕。蚕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三种,即桑蚕、柞蚕、蓖麻蚕。柞蚕别名槲蚕、山蚕、野蚕等,是北方特有蚕种,因喜食柞树叶、槲树叶而得名,一般多为野外放养。柞蚕体形大于桑蚕,由于是野外散养,因此抵抗力、生命力也优于桑蚕。其蚕丝灰青,纤维比桑蚕丝粗、硬,但韧性大,耐酸、耐碱等一些指标都胜过桑蚕丝。
传说养蚕抽丝的发明人是嫘祖,她是黄帝的正妃。不少古典文献明确记载黄帝建都洛阳,如《魏书》引北魏孝文帝语“黄帝都河南”,元代之前的“河南”专指洛阳。显然,嫘祖教民育蚕的中心是洛阳。
《尚书》中的《禹贡》所谈到的各州贡品,即运抵洛邑的土特产,其中就有柞蚕丝。战国时代的《尔雅》、晋人郭义恭所撰《广志》都对柞蚕有记载,说明中国柞蚕文化已有悠久历史。
《后汉书·光武帝纪》说:“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至光武建武二年,野谷旅生,麻菽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阜,人收其利焉。”意思是说,王莽统治末年,天下大饥。光武帝建都洛阳后,野谷丰收,野蚕成茧,漫山遍野。光武帝建都时,天下群雄割据,光武帝所辖仅洛阳及周边地区。因此,“野蚕成茧,被于山阜”描述的是东汉初年都城附近的情况。
柞蚕丝织的布帛,在北宋洛阳被称为山茧,用山茧做的衣服是当时士大夫初夏的时装。洛阳词人朱敦儒《诉衷情》写道:“青垂柳线水平池。芳径燕初飞。日长事少人静,山茧换单衣。箫鼓远,篆香迟。卷帘低。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金元乱世,洛阳柞蚕业中断。明初,首任河南(洛阳)知府徐麟大力提倡人工放养柞蚕,在山区设蚕正、蚕长,教民养柞蚕。徐麟还重修了嵩县南关蚕姑庙、白土里槲树庙。蚕姑庙、槲树庙修建时间不详,祭奉的是嫘祖,传说此处是嫘祖教人放养柞蚕和养育桑蚕之处。
嵩县白土里,今为栾川县白土乡,有槲树庙村,即古代槲树庙所在地。明清时期,洛阳南部山区柞蚕业极盛,并在车村、孙店形成山绸制作中心。今车村有一条河,名为丝绸河,就是当时的洗丝之处。
直到民国中期,洛阳南部山区柞蚕业仍很兴盛,1933年出版的《嵩县乡土地理参考书》记载,当时嵩县有蚕坡十余万亩,每年出口山绸两千余匹,其途径是“经由鲁山运至沪、汉,转销苏俄”。后因战乱,柞蚕业中断。1951年,洛阳成立嵩栾柞蚕中心指导站,在嵩县、栾川两县恢复柞蚕业,1967年两县柞蚕茧总产量达7000担,创新中国成立后最高纪录,此后逐年下降。1984年后,只有车村还有少量放养。
3 橡子为食槲叶香
唐代洛阳诗人李贺《高平县东私路》说:“侵侵槲叶香,木花滞寒雨。”槲树的叶子,形大如荷叶,有香味。《唐本草》记载:槲叶,气味甘、苦、平,无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长期以来,洛阳南部山区用它包粽子,俗称“槲包”。教育家曹靖华曾写过一篇散文《粽香飘飘忆当年》,写的就是他豫西老家的槲叶粽。
在韩国和日本,槲叶被称为柏叶,象征着吉祥如意、长命百岁。每年男孩节,大家都要食用一种名叫“和生果子”的食品,其包装必然使用槲叶,用槲叶包装的“和生果子”,不仅有吉祥之意,更重要的是给食用者一种心理上的祝福。这种风俗是唐朝时由洛阳传去的。韩国和日本使用的槲叶,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洛阳是槲叶加工的主要基地。
槲树的果实是橡子,又称橡栗,橡子外壳硬,棕红色,内仁如花生仁,含有丰富的淀粉。橡子是号称比水稻、小麦“资格”还要老的粮食。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橡子一直是许多山民的主要食物。唐代洛阳诗人杜甫曾写道:“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橡子煮熟以后能直接吃,也能烘烤或制成面粉,橡子面粉常有一股特殊的清香。用橡子面粉加工制作的橡子凉粉,又称橡子豆腐,味道鲜美,香中带甜,水分含量高,又是低热量的食品,非常适合减肥者,且有药用价值,有健脾止泻、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这是洛阳山区一道著名的小吃。
据保守估计,目前洛阳槲树林仍有一百万亩,主要分布在嵩县、栾川、汝阳、新安、洛宁等县,发展柞蚕业和槲叶加工等相关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槲树萌芽、萌蘖能力强,寿命长,有较强的抗风、抗火和抗烟尘能力,应成为荒山绿化的首选树种。大力发展槲树产业,是一份沉重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