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洛阳·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理发师:顾客几乎爆棚 “操刀”忙个不停
腊月廿九至正月十二,市区暂停限行
九都路下穿解放路立交工程主体封顶
节前市区易拥堵 请您绕开这些路
马年春节,蔬菜集装箱销量大减
七旬残疾老人,站着写成抗战“大作”
写春联 赠市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没读过一天书,发表作品一箩筐
七旬残疾老人,站着写成抗战“大作”
    核心提示

    熟悉外国文学史的人可能知道,海明威有个写作习惯:喜欢站着写作,因为站着能让他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他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思想。在伊滨区佃庄镇敬老院,也有这样一位站着写作的老人,他身患疾病,笔耕不辍,前不久写成88页的抗战剧本《补天人之歌》。近日,记者见到这位76岁的老人魏文钊时,他拿着手稿,依然有些激动。

    站着写作7年,终成剧本

    “开讲啦!开讲啦!”几天前的一个下午,阳光慷慨地洒进佃庄镇敬老院,照得人暖洋洋的。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靠在墙上,从口袋里缓缓掏出一本厚厚的方格纸作业本,其他几位晒太阳的老人鼓起掌来。

    讲故事的人叫魏文钊,身患疾病,孑然一身,4年前住进了佃庄镇敬老院。他手里拿的,是他历经7年写成的抗战剧本《补天人之歌》。

    这本厚达88页的舞台剧剧本手稿,讲述了主人公张浩(共产党员)劝说妻哥郎飞(日伪团长)弃暗投明、智斗汉奸岳父、团结守城官兵,与日寇奋战的故事。

    魏文钊四五岁时,村里住过日本人,对此他印象深刻,从小就有“抗日情结”,再加上偃师抗日战争的故事很多,让他产生了写抗战剧本的冲动。

    魏文钊说,因为腿部有残疾,不能久坐,所以一直坚持站着写作。说着,魏文钊拉记者到屋里,重现了写作时的场景——身体斜倚着高凳子,趴在两个摞起来的牛奶箱子上写作。

    “以前我都是每天晚上一点到两点写稿,那时候比较静,思想也比较清晰。去年我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次只能站立半个小时。”魏文钊说,晚上半夜醒来,一有灵感,就赶紧写几句,坚持下来,就成了一部抗战舞台剧剧本。

    没读过书,发表作品一箩筐

    魏文钊从小就爱好文学写作,1956年开始陆续在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小说作品曾入选《洛阳市民间故事选》《河南省民间故事集》,散文作品曾入选《芳草青青散文集》,共创作两部长篇抗战题材小说《婚礼枪声》和《国破山河在》。

    2005年,魏文钊带着20多万字的《国破山河在》长篇小说到一家出版社投稿,可对方连书稿都没翻开,就让他直接拿回去,这让魏文钊“很受伤”。

    这时,一个朋友给魏文钊出主意,何不换个形式,写剧本?剧本既能保证故事的原汁原味,又能鲜活呈现人物性格。自2006年开始,魏文钊对《国破山河在》的一个故事进行改编,以洛阳地区抗日英雄为原型,开始着手创作抗战剧本《补天人之歌》。7年间,写写停停,为让故事情节富有矛盾冲突,他反复改了4次,细细推敲人物性格和对话,终于去年年底完成。

    梦想剧本能搬上舞台

    为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剧本,魏文钊把敬老院每月给的20元生活费都攒起来,找人打印手稿。因为打印员粗心,把格式全部打错,浪费了不少纸张,让魏文钊很是心疼。

    魏文钊说,他希望这部剧本能搬上舞台,进行演出,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因为在他心里,一个人一辈子总要做点事情,完成这件事,才感觉不虚度此生。

    本报记者 常书香 实习生 石玲玲 通讯员 张晓晨 郭汀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