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段极具传统特点又不乏现代元素的相声《满腹经纶》在网上爆红。由于不摘编微博段子、回归传统相声,苗阜、王声这两个80后被网民称为“业界良心”。
1 爆红背后的冷板凳
作为西安民间相声社团青曲社的当家演员,苗阜和王声强烈感受到了来自观众的热情:俩人的微博、微信近几天“粉丝”数量剧增;在西安,青曲社的演出已经一票难求。
苗阜和王声从小在一个大院里长大,俩人上小学时都喜欢上了相声,那时还试着搭档表演,后来一个进入铁路系统的工会继续从事文艺工作,一个在大学里学习中国文学。2007年,两个人又凑到一起,联系了几名当地的曲艺爱好者,成立了西安青曲社。
最初,没有场地,他们曾经在大街上演出;后来跟一些茶馆合作,也有过一个观众都没有的冷场。一年多以后,青曲社赚到第一笔收入。“那是在茶馆演出获得的茶水费分成,20多个人分了450元。”苗阜说。
就这样咬牙坚持了7年,如今青曲社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其中既有年近八旬的老相声艺术家,也有20多岁的90后新生代演员。他们在西安办了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声园子,每年还会从小园子走到大剧场,举办一些大型相声专场演出。
2 “老味儿”和“新词儿”结合
《满腹经纶》走红后,苗阜、王声之前创作的其他节目如《智取威虎山》《书文戏理》《大秦腔》等也完全靠口碑不断被网民转发、评论。
俩人的表演总是能给观众带来瞬间穿越的喜感,与“老味儿”结合的“新词儿”足以让台下的年轻观众会心一笑。
相声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近年发展并不景气。传统相声节奏慢、不好懂,已经让年轻人难以欣赏,而一些新派相声也在俗雅之争中失去了一部分观众。
苗阜和王声的相声正好在两者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在俩人的表演中,古代典籍、诗词及传统艺术始终是贯穿节目的主线,而一个个古今中外结合的包袱,如主线上的颗颗宝石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果”。在相声《智取威虎山》中,不仅京剧、秦腔经典剧目被纷纷提及,当演员一嗓子秦腔吼起时,唱词却是“赛伯坦星球上,那汽车人……”台下观众已是全场捧腹。
3 相声不是讲笑话
对于小剧场相声走上荧屏受到诸多限制和面对电视观众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苗阜也表示“心里没底”。他说,今年他们也曾接到央视春晚的邀请,但最终还是婉拒了。
据说今年相声演员很忙,马年有24个笑星选秀节目上马。苗阜说,最近确实有不少电视台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在电视上说相声可以,但笑星选秀自己肯定不会去。“模仿、搞笑那些不是相声,相声不是讲笑话,它有自己的节奏和要求,两者没法比。这种节目并不适合相声。”苗阜说。
从央视春晚来看,今年相声似乎进入了一个空前萧条期,但在苗阜看来,这是一个过渡期,“其实从去年开始,相声发展就开始向小剧场倾斜了,我觉得今年会是小剧场相声大爆发的一年,会有一批接地气的作品出现。至于磨合荧屏相声,我们还要不断进行尝试”。(据新华社西安2月10日电)
《满腹经纶》笑点摘录
“我这位搭档毕业于陕西吃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你不是吃大的吗?”
“当年在文学院学的是进口挖掘机修理……”“我怎么没学手扶拖拉机驾驶呢?我怎么不上蓝翔技校呢?”
“我最近已经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名侦探柯南》《海贼王》,我都拿在手里。”“您再拿一套《七龙珠》、一套《圣斗士》,就能凑够四大名著了。”
“玉皇大帝派人把王屋与太行一搬走,WIFI信号立马就满了。”
“山搬走了,山下压的蛇精、蝎子精被放出来了,得亏老头有七彩葫芦籽,种下去蹦出七个小孩,降服了妖精隐居山林,外国有个公主不知道得罪了谁,躲在他们居住的小屋内,后来公主的后妈来了,变成卖苹果的老太太,公主咬了一口苹果,嘎嘣死了,剩下半拉被乔布斯拿走了。知道这故事吗?”“这叫愚公移山?我来理一下:愚公就是葫芦娃的爷爷?葫芦娃移民之后就是七个小矮人?乔布斯有个师傅叫白雪公主?”
“《枉凝眉》有没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挑着担,还有一个牵着马。”
“前边宝玉、黛玉,后边八戒、沙僧?”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