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素好客,以茶待客是传统、常见的礼节。客人进门,一番寒暄后,随即奉上香气袅袅的热茶,慢啜细饮中,或谈天说地,或借茶表意,中国人的含蓄矜持尽随一杯香茗表现得淋漓尽致。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是世界上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115年联合四川各民族伐纣之后,巴蜀所产茶叶已为贡品之列,诸民族首领正是带着茶叶进贡朝拜。这是我国有关茶叶的最早记载了。
饮茶习俗的普及据说始于三国时期的吴国。据《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载:吴国国君孙皓每次举行宴会动辄一整天,入席之人无论酒量如何都以七升为最低限,即使不能全部喝下,也被强灌喝完。时任吴国左国史的韦曜酒量不过二升,因其担负为国君作纪之责,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暗中赐茶代酒,其后,官宦文人便开始以茶接待宾客。到了唐代,饮茶已成为极其普及的一种生活习惯。
据说,喝茶习俗的普及还与佛教有关。唐时,佛教兴盛,寺庙中的僧侣信众由于坐禅时间久,常打瞌睡,住持便让他们饮茶,以兴奋脑神经,专心修行。其后,喝茶提神的办法也渐渐流传开来。
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新的发展。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宋代,朝廷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需要一种方法来评定茶叶品味高低。由此兴起了斗茶的风气。斗茶,决定胜负的标准是汤色和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也有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以鲜白为上;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晚者为佳。
随着中国人对茶越来越喜爱,茶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论富贵贫穷,官宦百姓莫不以茶为待客之物,甚至被列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之一。
中国地广物博,喝茶习惯亦各不相同。以茶叶来说,各地嗜好不同,喜好喝茶的品种也各不一样。北京人爱喝花茶,上海人则喜好绿茶。福建人、潮汕人爱喝红茶等。有些地方,喝茶时还喜欢往茶里放些作料,如南方喝的“擂茶”,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或加熟花生、芝麻或加生姜、生米擂碎,擂成粉末后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这些茶不仅能喝,还能吃,所以南方人又将喝茶称为“吃茶”。在民间习俗中,“吃茶”意味着许婚,即旧时女子受聘于男家。《红楼梦》中凤姐就曾对黛玉开玩笑说:“你都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潮汕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三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按杯的多少轮流续斟直至斟满,当地俗称“关公巡城”。饮者需端起茶杯一口饮下滚烫的茶水,因此功夫茶除了炮制要功夫,饮茶也需要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中国人以茶待客的礼仪也讲究颇多,对讲究的人家而言,茶叶质量好,沏茶水质好,茶具质地好,泡茶调制好,为待客之上乘。一般人家虽无这般条件,但也会尽力为之。如老年人来访,宜沏上一杯浓醇芬芳的茉莉花茶,并选用加盖瓷杯;如来客是南方的年轻妇女,宜冲一杯淡雅的绿茶,如龙井、毛尖、碧螺春等,并选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盖;如来访者嗜好喝浓茶,不妨适当加大茶量,并拼以少量茶末,可做到茶汤味浓,经久耐泡,饮之过瘾;如来客喜啜乌龙茶,则用小壶小杯,选用安溪铁观音;如家中只有粗茶或茶末,那最好用茶壶泡茶,只闻茶香,只品茶味,不见茶形,是谓“粗茶细吃”。
去农村做客,有时主人招呼:喝茶,喝茶。客人端起茶杯却只看到白开水,不知情者未免疑惑。其实这绝非主人慢待,而是限于经济条件或地处偏远,家中没有常备茶叶,而以水代茶,略表心意,或许也意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吧。如是贵客,主人则会端出鸡蛋茶。或是煮荷包蛋,数量多为双数;或是在碗里把鸡蛋打碎,冲入开水。家中如有白糖,还会在鸡蛋茶中放些白糖,这已是最高的待客规格了。
在中国各地,喝茶的礼节也不一样,一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站起双手接过茶杯,口中称谢。而在南方,主人端上茶后,客人要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自然弯曲后轻扣三下桌面,以示谢意,是谓“屈指代跪”。相传这种茶俗跟乾隆皇帝七下江南有关。乾隆微服私访中,途经茶馆喝茶,他抓起茶壶给臣子们斟茶,众臣皆惊,欲跪下谢恩又恐暴露身份,情急之下,便屈指代跪,之后几经流传成为致谢的茶俗。
客人喝茶时,如需续茶,茶杯中应留些茶水,主人见了会继续加注茶水,如果将茶水全部喝完,便是不再喝了之意。旧时官场亦有“端茶送客”之俗,下属拜见上司,仆役献茶,上司举手称“请茶”,并且先饮,下属方能端茶品饮。待上司觉得事情谈完,便自顾端茶,仆役便喊:“送客。”主人起身相送,客人也自觉告辞。这种茶俗,避免了主人想结束谈话又不便开口、客人想告辞又不好意思贸然说出的尴尬。
唐末刘贞亮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养身体,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蕴含了儒家文化和中国人的处世哲学。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饮茶之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饮茶之道,是一种静态人生的思考,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