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当年鸥鹭今犹在
熹平石经残石:最早石刻教科书 儒经书法双经典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4 年 5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熹平石经残石:最早石刻教科书 儒经书法双经典
本报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孙海岩 文/图
    文物名称:熹平石经残石

    文物年代:东汉

    出土时间:不详

    出土地点:偃师汉魏太学遗址

熹平石经残石
    核心提示

    古时,统治者为了传播治国思想,会在太学雕刻石刻教科书来统一经书内容。而偃师汉魏太学遗址出土的这块熹平石经残石,足以证明了它传说中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书法价值,也证明了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石刻教科书立于洛阳太学。

    官定儒经 精美石刻

    近日,记者在洛阳博物馆看到了这块青石材质的石经残石。其整体呈不规则四边形,上面用隶书体刻有“王正月,暨齐平”等字眼,经考证出于《春秋》——被列为“五经”之一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

    说起这块石经残石的来历,还得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起。东汉时期,儒学被定为官学,儒家书籍被奉为法定教科书,太学被奉为最高级官学。但是,以往的儒家经典书籍由于在转抄中产生谬误,而太学必须有一部统一标准的教材作为范本。因此,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yōng)就向汉灵帝谏言制定统一版本,把经书雕刻在石碑上,得到了汉灵帝的同意。

    石经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开刻,因此称为熹平石经。其内容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以及《公羊》《论语》。经过严谨的校勘后,蔡邕用他造诣最高的隶书书写了20多万字,刻于青石之上,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石刻,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书法价值。

    命运多舛 残石流散

    石经内容权威,书法“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刻成之后轰动全国。史料记载“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辆),填塞街陌”,由于来抄书的人太多,洛阳城的道路都堵了。

    洛阳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介绍,熹平石经刻成的第二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后又爆发董卓之乱,石经遭到损坏。至唐贞观初时,石经已十不存一了。“自唐宋以来,不断有残石出土。民国后亦多有残石陆续出土,在民国时期考古挖掘过程中,农民戏剧性地充当了主力”。

    太学村处于东汉都城洛阳开阳门外。20世纪20年代,在古董商人的收购下,当地刮起了“刨字”之风。“留一字的残石古董商给1块银元,留5个字的给25块银元,20个字以上的给一麻袋银元。当地农民纷纷加入了‘刨字’的队伍。”张玉芳说,现在,石经残石多收藏于洛阳博物馆、西安碑林、上海博物馆等地。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