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希贤常年坚持阅读 |
|
灯光下,沏一杯清茶,家人围炉读书的温暖场景在快速阅读时代似乎变得奢侈,当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带来的“浅阅读”时,还有一些人及其家庭能在浮躁中捧书而读,寻找一片安静时光。
近日,我市寇北锁、徐希贤、曲少波、赵强4家庭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阅读为这些家庭添上了最明亮的底色。走进部分“书香之家”,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阅读本身带来的乐趣,还有氤氲的书香背后透出的知书达理、家庭和睦、儿孙成器、邻里称赞……
“书是家的窗户”
昨日上午,老城区治安南街8号院的一处普通居民院内,洛阳本土儿童文学杂志《小百花》杂志创始人——78岁的徐希贤斜倚在一把椅子里,右手拿着老花镜,左手拿着冰心的《山中杂记》,正津津有味地读着。
室内的简易书柜、床边墙角,全被儿童文学、人文历史等万余册的各类书籍“占领”。
“从3岁开始读书,一直读了70多年。”徐希贤说,父亲是教师,喜欢读书,他从小耳濡目染,和书结下不解之缘,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他还偷偷坚持读书。
“家里没有书,就等于没有窗户,黑黢黢的。”徐希贤说,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非常有趣的事。
身为教师的徐希贤最担心孩子们没有书可读。1985年,他创办了小百花文学社,用微薄的工资买来儿童书报让学生们免费阅读。小百花文学社成立不到两年,他的学生就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
1986年,小百花文学社的孩子们演出童话剧《小猫咪咪》《金杯奖给谁》《牡丹丛中一小花》代表河南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奖后,“小百花”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要求加入文学社的书信从四面八方涌向古都。冰心亲自为《小百花》题词:“希望《小百花》长期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
到2000年停刊,《小百花》共出版近百期。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读到《小百花》,徐希贤又自费出版幼儿版2000册赠送给洛阳幼儿师范学校的师生们。
“读书好处大着呢,不仅能让人心理健康,还能开阔视野,丰富内心,家长、教师都要引领孩子读书。”徐希贤说。
读书是全家人的生活方式
月均购书费用1000元,年均订阅报刊费用3000元,年均订阅报刊种类15种,家庭藏书两万册……这些数据是我市老城区中和巷6号院寇北锁老人的家庭读书清单。
寇北锁一家是老城区出了名的“书香之家”。寇北锁的弟弟寇北辰,儿子寇衡、寇兴耀,孙女寇莹、寇玺都是“书迷”。
原来,寇北锁的父辈就以耕读传家为荣,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寇家举家避难迁居孟津乡下,寇北锁的父亲仍然给他请来私塾;“文革”期间,寇北锁仍然坚持让子女在家中读书学习,练习书法。因经济窘迫,没有钱买笔墨纸砚,寇北锁骑着自行车去邙山挖回红土,用水搅拌后让孩子们在地上练习。读书的习惯一代代传下来,已成为寇家最大的荣耀。
“通过阅读,足不出户知天下事,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寇北辰说。
对年轻人流行的“浅阅读”,寇衡建议,真正的学问,必须要一点一滴积累,不妨学学左思,他在家的厨房、厕所里都放了小罐子,把读书感悟放进去,终有《三都赋》。现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阅读很方便,但年轻人不能丢了书。
“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对人的一生太重要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各地出现了‘读书吧’,洛阳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和家庭慢慢加入到阅读行列中来。”寇兴耀说。
期待“书香之家”越来越多
同时被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的曲少波和赵强家,同样读书氛围很浓。
本次全国“书香之家”活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自2013年3月启动,按照要求,参选家庭不仅要有一定藏书量,还需具备良好读书习惯,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带动周围邻里共浸书香,真正爱书、藏书、读书、用书。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称,跟随着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步伐,会有更多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逐步建成,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大的空间。希望在这些“书香之家”的带动下,更多的家庭“见贤思齐”,更多的“自然人口”转变为“读书人口”,从而建成“书香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