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董宣:胸中正气足 脖颈硬度高
记录“天下第一粮仓”折射唐代漕运之盛
宇文庆:少年聪敏志在四方 投笔从戎屡建功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5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含嘉仓铭砖:
记录“天下第一粮仓”折射唐代漕运之盛
本报记者 白云飞 见习记者 张宁 文/图
铭砖
    文物名称:含嘉仓铭砖

    文物年代:唐代

    出土时间:20世纪70年代

    出土地点:洛阳老城

    核心提示

    隋炀帝时期,朝廷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使江南地区的丰富物资通过漕运输送到京师,漕运的主要物资就是粮食。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铭砖的出土,让“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成为人们研究隋唐大运河漕运历史的重要窗口。

    一块铭砖,牵出“天下粮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焦枝铁路修建。洛阳在配合建设机修车间时,含嘉仓遗址被首次发现。起初,考古队员以为发现的是座墓葬。直到出土记载有“含嘉仓”等字样的铭砖,墓葬假设被彻底推翻——这里就是盛唐时期规模宏大的“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这块铭砖长32.5厘米、厚6.5厘米,头三个字就是“含嘉仓”。铭砖记载了仓窖位置、粮食来源、品种、数量、时间及仓窖的管理人员等信息。考古专家表示,从铭砖记录的内容看,当时粮食储存管理已经实现制度化、科学化。因此,它也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含嘉仓又叫含嘉仓城。仓城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是隋唐东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建立后,基本沿用了隋朝的广通、黎阳、太原等仓,同时又增加了几处粮仓,其中含嘉仓就是最大的一座。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一半。

    一座粮仓,反映“历史大事”

    作为粮食漕运的储存和中转中心,洛阳粮仓在城外、城内均有分布,含嘉仓位于隋唐城内。考古专家介绍,含嘉仓布局在城内,和隋唐两代交替时期回洛仓的失守有着密切关联。

    回洛仓建于隋朝,位于城外。隋末,天下大乱,李密夺取城外回洛仓,隋统治者积累的粮食拱手“让”于李密,洛阳城一时陷入无粮境地,加剧了隋的灭亡。

    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深刻认识到粮仓在城外的弊端。他决定在洛阳城内建立粮仓,以保证特殊情况下洛阳城内的粮食供应,避免重蹈当年隋统治者的覆辙。这个被李世民精心谋划建造的粮仓就是含嘉仓。

    含嘉仓不仅供应洛阳城里的粮食,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同时,唐王朝还规定,东都洛阳以东的租米都先集中在含嘉仓,再由含嘉仓通过陆路运至陕州(今属三门峡陕县)。含嘉仓因此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相关链接

    盛唐留存谷粒 千年仍能发芽

    粮食生产关系国家兴衰存亡,自古是国之大事。粮食储量更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重要影响因素。粮仓对研究古代社会的军事信息、漕运情况、建筑水平、防潮工艺、粮食管理制度等价值很大。

    1971年的含嘉仓考古发掘现场,发现了一窖仍保存完整的粮食。考古工作者检测发现,留存千年的粮食48%被碳化,52%仍是有机物,有些谷粒竟在被取出后发芽,经过培养,第二年还结出了果实!这足以折射出大唐盛世农业的繁荣和科技的发达。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