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雪君幸福的一家 |
|
核心提示
在老城区大众前街有这样一户人家,婆婆心疼媳妇,妯娌亲如姐妹,媳妇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一家人互敬互爱,和和美美,令不少街坊邻居交口称赞。
日前,记者到这个家庭采访,正赶上一家人每周六的团聚日,家里欢声笑语不断,浓浓温情让人感动。
1 和和美美的“五好家庭”
“欢迎!欢迎!”刚进家门,正在厨房做饭的二儿子张爱国一边打招呼,一边把一大锅卤面放上蒸笼。
“这是我二哥,周末他抢着做饭,让我歇歇。”三儿媳耿晓兰说。
这时,婆婆白雪君的声音从卧室传来:“张掌柜,家里来客人了!”老太太说:“老伴瘫痪20多年了,虽然他不会说话,但他能听得见。”
在客厅墙壁上,一张略显陈旧的全家福很显眼。在全家福旁边,挂着6块“五好家庭”奖牌,有老城区颁发的,也有洛阳市颁发的。
今年86岁的白雪君有三儿一女,老两口一直和三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每个周六大家都回来团聚,“两个孙女在北京工作,刚才还跟她们‘视频’了”。
2 “老人跟着兰兰,我们绝对放心”
听到母亲的话,客厅里的张爱国笑了:“我们都住新房,条件比这里好,但我妈哪儿都不去。”
“我跟兰兰他们住了20年,习惯了。”白雪君说,老伴自1990年得了脑梗后一直瘫痪在床,三儿媳耿晓兰进门后便和她一起照顾老伴,“现在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老伴吃喝拉撒、起居全靠兰兰了”。
每天早上5时,给公公翻个身,再把婆婆叫醒,然后把家里打扫好;上班前把公公抬到椅子上坐着,下班回来再抬到床上躺着……耿晓兰说,结婚的时候张家给准备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婚房,离这儿不远,但要照顾老人,根本分不开。
“来尝尝,这是大嫂做的全麦面包和大姐早上买的樱桃。”正说着,耿晓兰端来了点心和水果,她挑了3个又大又红的樱桃递到婆婆手上,说:“妈,只能吃3个,不能多吃啊!”
“还是兰兰心细,婆婆有糖尿病,甜食不能多吃。”大儿媳张林红说,“老人跟着兰兰,我们绝对放心。”
3 互敬互爱,浓浓亲情
听到大家夸赞,耿晓兰也动了情:“我没做啥,大家对我也很好。”
今年43岁的耿晓兰是新疆人,在洛阳上大学期间与张爱民相识,1994年毕业后,两人结了婚。远嫁洛阳无依无靠,耿晓兰起初有点担心。然而,张家人的善良和热情很快打消了她的顾虑。
“大家从没把我当外人。”耿晓兰说,“生女儿的时候,大家对我的好,我这辈子都不会忘。”
当时的情形,她记得很清楚:1995年12月7日,从凌晨2时进产房,到早上8时出产房,身为内科护士的大嫂张林红一直在产房里陪着她;丈夫张爱民没有产假,大嫂在医院全天候照顾她和女儿,大哥做饭、送饭;二嫂送来了家人亲手为女儿做的衣服,“病房里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嫂子们和我是亲姐妹”。
坐月子期间,婆婆知道她喜欢吃面食,为她蒸手工馒头;知道她爱吃青菜,而冬季青菜少,婆婆很早就去东关、老集的菜市场上买新鲜蔬菜,往返一趟需要一个小时;不让她沾凉水,婆婆冒着严寒洗尿布……
“当时婆婆跟我说,你妈住得远,你就是我的女儿,我不会让你受委屈的。”这些话,耿晓兰至今想起,心里还是暖暖的。
“家是港湾,更是责任,我们这个家,谁都离不开谁。”耿晓兰说。
本报见习记者 李冰 记者 郭宁康 通讯员 常丹 杨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