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把洛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离不开产学研军融合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高校为主体进行组建,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我市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数达到9家,它们在凝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进行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报今起开设《依托产业联盟
加快产学研军融合》栏目,对这方面的现状和成效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产学研拧成一股绳,优势资源才能变成真金白银。
今年,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获批牵头与11家高校和企业组成河南省新能源动力成套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出到2018年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步拓展国际市场。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提升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校企联姻、资源整合实现行业领军,河柴重工正向着国内一流新能源动力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行。
新能源动力——能源工业的“蓝海”市场
今年年初,在河南科技大学教授马志豪的带领下,该校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部分研究人员和河柴重工的技术人员围绕燃气发动机(下称气体机)气源方面的技术合作进行了第一次“碰头”。用河柴重工副总经理刘丕人的话说,这次座谈会谈得“非常融洽”,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谈到两个单位的联姻,还要从气体机的市场形势讲起。
“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等新兴能源,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构筑绿色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蕴含在煤矿煤层中的瓦斯气、深藏于陆地和海洋中的石油天然气、畜牧业沼气和生活垃圾填埋后产生的垃圾填埋气等以往常被忽视的能源,越来越被视为能源市场的“香饽饽”。
举例来说,国内在开采新煤矿前,往往要先抽放几年瓦斯气体来降低煤层中的瓦斯浓度,这些白白浪费掉的瓦斯气,其实可以用气体机转化为电能;另外,被填埋在垃圾场中的生活垃圾,每年都要产生大量垃圾填埋气,如果将其抽上来进入气体机转换,就是源源不断的电力来源。
“在新能源动力领域,国内不少企业已对这块‘蓝海’市场虎视眈眈。只有攻克核心技术,整合产业资源,企业才能抢占市场先机。”刘丕人说。
校企联姻,赢得先机
实际上,河柴重工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在气体机领域大显身手。其自主研发的纯气体发动机和双燃料(油气兼容)发动机,功率在186千瓦至1840千瓦,电站功率从180千瓦至1700千瓦,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全国各地的气源特性各不相同。沼气、垃圾填埋气、瓦斯气……这些气源在成分、杂质含量等方面的特性也各不相同,对气体机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复杂的气源环境下,如何优化产品设计,更好地保护气体机、提高能源转化率,成为企业需要攻克的课题。在这方面,河科大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对气源特质有深入研究,恰好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高校联姻,借助‘外脑’,外为我用,让企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展研发和创新,从而在竞争的起跑线上赢得先机。”刘丕人说。
下一步,河柴重工将联合河科大等高校,在现有的产品技术基础上,优化气体机的性能指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作效率更高、排放指标更优、维护成本更低的新型高速大功率气体机,使其技术性能指标和成套装置与进口产品相当,具备与国际先进气体机及动力成套装置在国际发电市场竞争的能力。
做新能源动力领域的“苹果”公司
联盟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是在产业资源上的开拓和强化。
“苹果”公司何以强大?不是由于其在零部件生产、研发、设计方面全能发展,而是它善于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富士康、康宁等一流的产业配套资源,做到强者恒强。河柴重工相关负责人认为,河柴重工要成为新能源动力领域的“苹果”公司,借用联盟实现优质资源整合是必经之路。
联盟提出,以前期研究应用成果为技术平台,突破燃气多点燃烧、进气再循环、排气EGR等关键技术,分阶段开展工程机械、油田设备、铁路机车、船舶用高速大功率燃气发动机及成套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拓宽新能源动力装备的应用领域。
刘丕人说,要实现这个目标,配套技术必须跟得上。“一个气电站的建设,不是仅安装一台发电机就一走了之,生产出来的电如何上电网、土建工程怎么做,都需要统筹。既然是成套装备,就不能只在气体机本身实现突破,而要开发一套完整的气体发电解决方案,以成套设备取代零部件和单机。”
河南煤化、中信重工、中原内配……在联盟的成员中,省内能源工程领域佼佼者比比皆是,它们代表着我省最优质的产业资源。
中信重工的工程设计、河南煤化的动力工程应用、中原内配的零部件……未来,联盟将以河柴重工核心技术为基础,各联盟成员单位协同合作,实现高速大功率燃气发动机及成套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让更多的“河柴装备”走向全国,从而让河柴重工在新能源动力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本报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