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伴随着二十四节气中小暑的到来,市区18处人防工程纳凉点正式开放,市民又多了些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炎炎夏日里,这不啻一股清风,吹得人心里凉爽、舒坦。
但也有不快让人如鲠在喉——
丹尼斯超市(政和店),只有电动扶梯旁的12把纳凉椅和服务台旁6把纳凉椅;在新都汇负一层的家乐福超市,转了一圈未发现纳凉椅;在中央百货负一层某电器卖场,没找到纳凉椅……
纳凉点没有椅子或者椅子很少,人还可以站着凉快,尽管那样很不舒服,可要是连纳凉点都找不着,那连站着纳凉的机会也没有了。在记者的调查中,西工小街的纳凉点难找,华林北路华林新村纳凉点难找……面对记者“中信重工公司人防纳凉点在哪儿”的询问,一位市民连连摆手,“我都找了3年了,也没找到在哪儿”。
纳凉点“深藏功与名”,让人找不着北,好不容易找到了又没有或缺少纳凉设施。这让一些市民抱怨:“名不副实,设了还不如不设。”
这就牵涉如何为民的话题。
面对高温天气,城市的公共服务怎样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一项工作,无论大小,只要涉及群众利益,最基本的,实施前一定要做好调研,谋划周详,实施中更要注重细节,从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出发。一句话,好事定要做好,为民必须务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18个人防工程纳凉点的开放,决不是在媒体上轰轰烈烈宣传一把了事。目前情况下,继续要做而且要尽快做好的就是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查漏补缺,比如,如何才能让群众不费周折就能找到就近的纳凉点,配备好椅子等纳凉设施,做好文明纳凉的管理与宣传。
还是群众总结得好:“应对极端天气,需要各方将工作做得更细更周到,这是对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应对极端天气能力的考验,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的软实力所在。”
为民,请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