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内的墩台遗址 记者 鲁博
摄 | |
本报记者
万晓阳 通讯员 马金刚
核心提示
洛阳人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实现城市复兴、重现帝都辉煌。
建成“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将让这个梦想照进现实。就在前不久,“双申遗”的成功让洛阳人更加自信:发挥好洛阳的文化优势,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机遇已经到来。
近日,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做客本报第15期《对话一把手》,畅谈用文化软实力讲好新的“洛阳故事”。
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拿洛阳去与西安、杭州、南京等古都“比文化”,那么,“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帮助洛阳确立了怎样的角色定位?
答:在后工业化时代,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为世人瞩目和期待,并将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文化是洛阳最核心的优势,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根和魂。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这就告诉我们: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洛阳必须唱主角、挑大梁、担重任。在这个问题上,洛阳没有退路,有为则有位,如不主动作为,就会被别的城市取而代之。
问:前不久,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双申遗”成功,带给洛阳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对“文化示范区”的意义又是什么?以“双申遗”的成功为契机,我们有没有相应的规划快速跟进?
答:“双申遗”成功,为我市加快“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建设增添了举足轻重的砝码,也将成为洛阳新的城市名片和金字招牌。5处遗产点一夜之间举世闻名,极大增强了全市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城市荣誉感。我们文物部门将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世遗经济”:一是持续强化宣传推介,提升洛阳的世界影响力和美誉度;二是持续完善遗产保护,促进文物与旅游的大融合大发展;三是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沿线城市的文化交流与经济互惠,增强洛阳在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线路上的影响力。
问:宽窄巷子之于成都,粉巷之于西安,户部巷之于武汉,都是城市特色的缩影。而洛阳的缺憾就是城市特色,尤其是文化特色没有凸显出来,偌大的洛阳城,几乎看不到帝都的遗迹,嗅不到古城的味道,感受不到浓厚的文化气息。以文化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洛阳有没有大的破题思路?
答:洛阳不是没有城市特色,而是让“洛阳传奇”睡在书本里,“洛阳印象”失之碎片化,“洛阳文化”只在故事中……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实现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是洛阳文物工作的突破口。洛阳作为全国大遗址分布集中的片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将本着对事业、对历史、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有影响力、有较好观瞻效果的项目,加大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力度。
我们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5处至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打造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精品示范区,通过隋唐洛阳城、汉魏故城、二里头、偃师商城、邙山陵墓群、关林产业园等一批集保护研究、文化教育、公众游憩、旅游产业于一体的全国示范性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推动“文化示范区”早日建成。
问:人们都说“洛阳遍地都是宝”,也就是洛阳的文物资源丰富,您觉得怎样才能使它们“活”起来?
答:只有多样化展示,才能让文物资源活生生地走近百姓、贴近生活。
要传承遗产,讲好故事。隋唐洛阳城的天堂、明堂遗址,是文物部门对于遗址展示的一个成功范例。其以覆加“保护棚”的形式,在唐代建筑基址上,让游客穿古装、行古礼、观看宫廷实景演出、体验佛教文化,让冰冷无声、深埋地下的文物遗址以前所未有的形态变得可看、可触,自今年4月免费开放以来,游客便络绎不绝。“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探索文物保护、旅游发展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途径,引入市场运营管理模式,“活化”文物资源,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共赢。
要借助平台,展示文明。目前,我市共有博物馆38家,下一步,文化旅游功能要积极激活。结合智慧洛阳建设,提升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活化文物,活化历史,从展品展示、参观导览、讲解服务等方面实施数字化改造,提高和加强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把我市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打造成成熟优质的旅游资源。
问:您觉得该怎样盘活洛阳的文化资源,使文化产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答:一要增强精品意识,加大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二要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努力打造博物馆集聚区;三要整合优势品牌,做好营销推广;四要发挥优势,建设一个大型文物艺术品交易园区。
洛阳是著名的古都,也是一个文物大市,拥有国家颁发的“文物商店”金字招牌,但多年来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多个古玩市场鱼龙混杂,数千家商户无序竞争,极大地损害了洛阳的城市形象。希望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借鉴北京、上海、西安和厦门等城市的先进经验,规范、整合、提升全市古玩市场,下大力气招商,建设一个高档次、高品位的文物艺术品交易平台,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充分展现洛阳作为一个文物大市、文物强市的专业水准。
问:在过去的一些大型公共讨论中,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被普遍认为阻碍了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该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又如何全面深化文物系统改革?
答: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制约着文物事业的发展,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倒逼着我们必须以改革的思维破解难题、以改革的举措激发活力。
当前,文物系统改革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文物部门将继续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强监管评估。二是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快制定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目录,并建立健全购买服务机制和工作流程。关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可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采购范畴。三是坚持不懈推进文物事业和文物产业协调发展,努力为建设“文化示范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嘉宾感言
刘德胜:打造“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文物部门有着重要的担当。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双申遗”的成功是重大机遇,是我们的新起点。这为洛阳增加了一个金灿灿、亮晶晶的世界顶级品牌,也是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一剂催化剂。我们将紧抓这个机遇,着力发展壮大文物产业,增强文化影响力,真正把我们的文物资源优势和潜能发挥放大,成功打造“文化示范区”,从而惠及于民、反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