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文 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古风存续邻里情
附耳轻轻说
让思维转个弯
美国大学里的老人们
徐悲鸿画马从不用宿墨
害羞也是生产力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9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社会正能量
古风存续邻里情
□王兆贵
    说到邻里关系,人们很容易想起清代六尺巷的故事以及尚书张英写给家人的那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在古代,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春秋时期宋国贤臣子罕的事迹,也许更能说明什么叫做人和为贵,与邻为善。楚国的士尹池出使宋国,顺便为楚王伐宋搜集情报,子罕请他进家喝酒。士尹池发现,南邻垒砌的墙凸伸到子罕家的院子里,西邻排出的水从子罕家门前流过,就问子罕为何不制止他们。子罕说,南邻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人了,今若搬走,买鞋的人就找不到作坊,他家的生计也就维持不下去了。西邻家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他家的水从我家门前流过,就便、顺畅,所以没阻止他。

    士尹池回国后劝谏楚王说:“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楚王听士尹池如此说,就放弃了伐宋的打算。孔子得知这件事后,感慨地说,修身立德于庙堂之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于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子罕这样的人吧?邻里关系看起来是小事,映射出来的却是高尚的人格与国格。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住进了高层住宅小区,钢筋混凝土加防盗门,邻里之间不再亲密接触,以致“邻居相见不相识,不知对门是何人”。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人在家中坐,消息通四海,网聊八方友,邻居不往来。一项对全国六大城市邻里关系的调查显示,四成人不知邻居名字,六成人不和邻居往来,更多的人则不会与邻居打招呼或偶尔打招呼,近八成被调查者表示,现在的邻里之间已经越来越疏远,邻里温情正在消失。

    如今,住在同一大院、同一楼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影视剧里“别和陌生人说话”的告诫被用到邻里关系上,大家互相抱有戒心,接触更无从谈起,让人平添“比邻若天涯”之感。

    有人认为,现代化的居住条件和通讯方式,使人们再也回不到传统的邻里关系。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居民晚间回家时发现小区内有一辆轿车天窗没关,眼看天要下雨,不免担心起来。他见车后面贴有“车友会”的标志,并留有一个聊天群号,于是记下这个号码,回家后打开电脑加入群里,向网友求助。根据群内登记的电话号码,群主第一时间给该车主打电话。不巧的是对方的电话关机。联系不上车主,这位居民急中生智,在家里找了一大块保鲜膜和一卷宽胶带,将那辆车的天窗给遮上了。不久,就下了一阵急雨。车主感动地说:“我根本不认识这位好心的邻居,真是太感谢他了。”

    孟子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事实上,让人温暖的邻里关系,并非都是救人救火等生死攸关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比如,停车上楼忘了带包,进门匆忙忘了拔钥匙,楼上晾晒的衣物吹落到楼下,外出旅行代收快递,帮助照看一下孩子……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用急”。虽说如今与过去大不同,但每个人若能够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多为别人着想,相信邻里有情的古风在现代社会定能存续下去,中华民族相互友爱的传统风尚也会继续发扬光大。(摘自《人民日报》)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