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几年前,中国荧屏仍是欧美综艺的天下。但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韩式户外综艺节目的开播,这一年来中国编导开始习惯于去韩国“淘”模式。
日前,随着深圳卫视《极速前进》的出现,这个横扫美国艾美奖10次的王牌户外综艺,终于来到中国。近日,记者采访了《极速前进》制片人易骅、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制片人俞杭英、《中国正在听》总制片人张航等人,从多种角度解读韩式户外节目与美式户外节目的差别,PK究竟是韩式节目还是美式节目更适合国内综艺环境。
PK主题
美式主打竞技
韩式主打搞笑
《奔跑吧兄弟》(以下简称《奔跑》)中,虽然明星都是要依靠比赛才能获胜,但他们获胜的动机很奇怪,在“韩囧”那几期中,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率先取得“油霸”:很明显,这只是节目组安插上去的一个理由。实际上,明星了解到这个节目更多的是展示自己,理所当然地也会把注意力放在娱乐上。比赛时,互相放水、装绅士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外《奔跑》有搞笑回放、字幕加大、音效加成以及类似于“前世回忆”的搞笑剧情设计,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做出综艺娱乐效果。
但在《极速前进》(以下简称《极速》)中,无论是美版的素人选手为了争夺千万奖金,还是中版的明星选手为了争夺公益基金,这些白花花的钱都使选手有足够的动力拼命。像钟汉良抹牛粪、陈小春跑到虚脱的事情,也自然更容易发生。
另外从节奏上也可以看出两个节目的区别:《奔跑》一期严格限定在三四个游戏上,时不时穿插一些明星互相聊天逗乐的情景;而《极速》一期有6至8个环节,而且每两期就会换一个国家、每一两期淘汰一队选手。
PK情感
美式倡导逆袭
韩式倡导温情
在张航看来,美式节目一直着重的就是“大气,美国大片的风格”。为此,《中国正在听》打造了18米宽5米高的“命运巨幕”;《极速》来到了希腊、美国、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并去了时代广场、宝莱坞、顾特卜塔、帆船酒店等地标。在核心情感上,美式可以说几乎就是小人物逆袭的那一刻。比如说《中国好声音》的转椅、《中国正在听》的升幕,其实都是将“屌丝逆袭”那一刻的情感张力做到极致。而《极速》因为是明星选手无法让人有太多的逆袭感,顶多只是张铁林这位50多岁的老年人迸发出了超越年轻人的毅力。但回溯到《极速》美版中,记者经常能在里面见到瘦弱的小geek、独臂的长跑健将等选手,而最终当他们冲到终点时,节目组也会放大这种逆袭情绪。
相比之下,张航认为“韩式则是大人物变小人物,小人物依然是小人物,但会是更加可爱的小人物”。比如近期广受好评的Angelababy、郑恺等,都是依靠“女汉子”“放屁”等比较糗的方式获得关注。
PK团队
美式看重“地接”
韩式看重编剧
俞杭英曾经透露过他们节目组光中国编剧就高达15人,这也是为什么《奔跑》一个简单的撕铭牌游戏都能把明星的行为(比如出尔反尔)以及娱乐元素结合得毫无疏离感的原因。
但偌大的《极速》,据易骅介绍一共有80多名中国人,只有两个编剧:“我们的编剧只参与前期定明星以及后期的剪辑,对整个环节设计参与不多。”
在《极速》中,却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地接”团队,他们都是各个国家的当地人。易骅介绍:“他们是原版模式CBS介绍的团队,负责我们整个行程的场地联络、车辆、保安、医疗、饮食等方方面面。”可以说,为了保证整个《极速》场景上的高大上,团队将大量的精力投在了这个上面,“比如说我们去某个教堂拍摄需要许可,同时里面可能某幅画因为版权是别人的,也需要获得这幅画持版权者的许可”。
(据《新京报》)
相关链接
综艺节目当道 文化节目稀少
全国电视频道从11月中旬开始,周五晚间将有9档强势的综艺节目。整个第四季度周末,将会有18档不同类型的综艺节目,这其中也只有《开讲啦》《汉字英雄》进入了周末档的争夺。
有媒体统计,明年将有200档新节目荧屏争霸,其中歌曲选秀、偶像选秀、明星真人秀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如《中华文明之美》《中华百家姓》《国学盛典》《唐诗大会》等文化类节目虽然包含其中,但在数量和广告吸引力上显然都处于下风,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多数节目也没有被列为周末档重磅推出之列,大量的综艺娱乐节目当道,文化节目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认为,有关机构应该对文化节目进行扶持,按差异化生存原则,文化节目应该有一席之地。如果从政策倾斜的角度看,政府和职能部门在顶层设计时需要对弱势节目进行扶持。无论是上层管理者还是执行者,都需要对文化有非常重的担当和承载。“因为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基因需要用自己的原创、自己的内核去传播。”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