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士为知己者死
害人之心不可有
别太匆匆
秋染群山最斑斓
没有了疼痛
漫步黄河石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士为知己者死
□喻清录
豫让藏在桥下欲行刺赵襄子,不料马惊被捕 插图 李玉明
    春秋末年,晋王室大权旁落,六家大夫争权夺利相互残杀,范氏、中行氏、智氏先后灭亡,赵襄子杀智伯(智瑶),漆其头颅为饮器。士人豫让先事范氏、中行氏,后归智伯,深得信用;智伯死,乃易容改面,决意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一日,赵襄子出行过桥,豫让匿于桥下行刺,马惊,被搜捕。赵襄子问:“你曾事范氏、中行氏,智伯杀了他们你不报仇,反而投靠智伯;我杀智伯,你为何不顾生死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范氏、中行氏以常人待我,我以常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于是请刺击赵襄子衣袍以代其身,赵襄子感念豫让忠义,乃脱衣袍挂于树枝,让他刺击以遂其志。豫让咬牙切齿,瞋目流血,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伏剑而死。

    士,是历朝历代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士人们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治国才能,出类拔萃者甚至有经天纬地之才、神出鬼没之机。但他们又居于社会底层,只有借助帝王将相之类强权人物的提携重用,才可能出将入相,实现抱负,否则只能空怀壮志,老死林泉。因此,士人们对提携信用自己的“知己”,往往会以死相报,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因果关系。豫让以死为智伯报仇,就是因为“智伯以国士待我”,知遇之恩不同范氏、中行氏。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豫让持肯定态度,以表明豫让的侠义行为符合知恩必报的处世操守。豫让之后,又辑录了20多位“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之人,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诸葛亮、王猛、褚遂良三人。

    诸葛亮出山前,虽然“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也不过是南阳一农夫,是刘备的知遇改变了他的命运,先为军师,继任丞相,终于大展宏图,名扬天下。公元223年3月,刘备托孤诸葛亮:“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此以家国相托,说明刘备对诸葛亮极其信任,毫无嫌隙。诸葛亮决心以死报答刘备,流涕回答:“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时蜀汉国力衰弱,北伐中原已无胜算,但诸葛亮为实现刘备遗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连续六次亲率大军北伐,直至殁于军营,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夙愿。

    十六国时,士人王猛贫贱,但博学好兵书,得遇前秦(氐胡政权)国主苻坚。苻坚“一见如故友,语及时事,大悦,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大加信用。短短两年之间,王猛以白衣之身官拜丞相,执掌权柄。氐族宗亲勋贵不服,姑臧侯樊世讥讽王猛:“吾辈耕之,汝食之邪?”王猛诉于苻坚,苻坚大怒道:“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僚可肃。”次日朝会,樊世向王猛寻衅,竟挥拳相向,苻坚立命斩樊世于朝堂,此后百官见王猛皆屏息拜服。王猛感念苻坚知遇之恩,执政十五年无一日懈怠,刷新吏治,打击豪强,兴复儒学,劝课农桑,整军经武,征战疆场,辅佐苻坚统一了北方,终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李世民托孤于中书令褚遂良。褚遂良以书法闻名,因唐太宗喜书法而得信用,刚直敢言,十年官至中书令(主管朝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六年后唐高宗李治要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百官无人敢言,褚遂良明知劝阻必惹祸上身,但自言:“我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于是劝谏李治:“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李治不悦。次日褚遂良又直谏:“陛下必欲易皇后,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叩头流血。武则天在帘后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大骂:“何不扑杀此獠!”遂贬褚遂良潭州都督,再贬桂州都督,又贬爱州刺史,褚遂良坦然承受,死于贬所。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