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那一瞬间,水流和岁月在圣人的凝眸里定格为永恒的风景。
然而,千年之后,伫立在洛水之畔,穿行于竹影摇翠的北国竹乡,看一带明亮而萦纡的洛河波涛翻卷着,喧嚣着,从远古而来,荡胸而去,不知该对这一条沧桑的河流作何感想?
几年前,著名学者叶鹏先生到洛宁讲学,曾感叹洛水是华夏文明第一河。他捧一捧洛水,静静地望着水珠一滴滴从指间滑落,在珠珠水光坠落的历史时空里,仿佛五千年远古的文化圣阳正拨开层层浮云,照彻他的精神天地。那一刻,我感到叶鹏先生的神情睿智而祥和,似乎在聆听洛水低吟浅唱的神谕梵音。
汤汤洛水数千年,早已是一部无字的史书,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河流。
溯洛水而上,临玄沪河,在潺潺水流声中,好像那只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神龟正款款而来,神龟背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天地奥秘。这就是被称为河洛文化滥觞的洛书,谁能够拨开扑朔迷离的历史云雾,去打探献瑞神坛上文化源头的猎猎啸鸣。
在洛宁县兴华镇杨峪河村边,至今仍立着一通古碑。相传,仓颉随帝南巡,至长水乡西玄沪水入洛处,灵龟负书以授,遂在此建址抟泥造字,从而创造了28个字符,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这片古老的土地镌刻下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并开启了煌煌五千载辐辏八方的文化大门。
悠悠洛水,流淌着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小令……也流淌着数不尽的美丽传说。
洛神是洛水之上绽放的一朵娇艳无比的荷花。那个绝世女子,凌波微步,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蓉出绿波,让一篇悱恻缠绵的千古名作《洛神赋》流传久远。如今,那个“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风流诗人,已在历史的尘烟中渐行渐远,只留下洛水之畔那迷离如梦的淡淡水波。
几千年前,轩辕黄帝登长水乡阳虚山,北望嶕峣山,对广成子修道成仙心驰神往,至今尚有“轩辕问道之崖”遗址。明代诗人张璇诗云:“虚无苍翠里,曾此见飞仙。人去空陈迹,此山尚郁然。白云迷晓牗,丹峰锁秋烟。花日樵歌远,冷冷响乱泉。”那位广成子早已云游四方,空留下处处仙迹,在如织的游人目光里云卷云舒。
洛水越千载,谁能在烟波浩渺里留下惊鸿一瞥?
在生长诗经和静女的先秦时代,秦晋崤之战,为这片静谧的土地燃起了烽烟;在盛产牡丹和罗衣的大唐国度,白居易、李贺联袂来去,在洛水之畔寻寻觅觅着“村桃野杏繁似雪”的美丽。那位西游归来的唐僧,在罗岭设坛讲经,身后便响起了香山寺的悠扬钟声;那位怀揣梦想的明朝士子宋礼,疏浚运河,修建紫禁城,在洛水畔留下了“卒之日,家无余财”的清廉美名;闯王坡上,农民军战马的嘶鸣声已经远去,闯王柏仍然承载着历史的几多思绪。
思绪承万年,谁能在绿杨翠竹里演绎感天动地的人间佳话?
救母的孝子王祥,用自己小小的胸脯暖化了水上坚冰,以生命诠释了孝感天地的人间传奇;修篁中的孟宗,用眼中的滴滴热泪唤醒了棵棵冬笋,以一片至诚孝心感化了寒冷的大地,化作千古流芳的美谈。孝义传天地,至今,洛水之滨讲理村“五世同堂”的佳话仍在四处传扬,洛阳美德少年杨朝辉十余年推车送残疾姐姐上学的事迹,不知温暖了多少人的心扉!
洛水流淌着,流淌着文化,流淌着传说,流淌着尘封的历史遗韵,也流淌着河洛儿女铿锵的足音。
我们聆听洛水,那些易逝的浪花,正叩击着谁内心的波澜?那些远去的辉煌、壮举、传说、传奇……像洛水一样滋养着我们,成为我们血脉里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我们走向明天,那些奔涌不息的波涛,正预示着谁永不停歇的步履?那条涨涨落落、起起伏伏、曲曲弯弯的洛水,激扬着我们生命演奏厅里音韵高亢的热情、斗志和豪气!
洛水,就这样奔流着,澎湃着,承载着沧桑的历史,延续着无尽的梦想,一路云帆千里,一路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