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市环保暨创模工作会议,总结了去年全市环保和创模工作,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会议透露,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蓝天、碧水、生态三大工程,重点解决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等问题。
蓝天工程
去年成效:2014年,我市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75天,超过省定目标;淘汰41家企业落后生产设施;新增300台清洁能源公交车。
今年任务:37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
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关闭铁合金、电石、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落后生产工艺及生产线。
做好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工作。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的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焦炭、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铝、矿产采选行业新增产能,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进行清理,城市区禁止审批燃煤设施建设。
全面拆除集中供热区域内的燃煤锅炉,确保上半年完成省定34台燃煤锅炉的拆除任务。各县(市)区要同步拆除集中供热或供气覆盖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产业集聚区要拆除分散式燃煤设施,实现“一区一热源”。
强力淘汰黄标车。淘汰全部黄标车和应当强制报废的老旧机动车。
严格机动车在本市的注册、变更、转移登记和出行管理,对达不到国家阶段性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注册、变更、转移车辆,不予办理登记手续。
推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新增3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加快柴油公交车淘汰进度。
完成4个加气站建设,确保城市公交车清洁能源使用率超过80%。
加强机动车排气监测。2015年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率达到80%。
做好机动车环保限行工作。城市区扩大限行范围,延长限行时间;县城区划定机动车环保限行区;未取得环保标志的机动车不得进行安检和过户。
碧水工程
去年成效:去年年底,我市地表水断面伊洛河汇合处、伊河龙门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100%。在全省18个省辖市城区内的60条河流排名中,我市伊河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二,洛河排第六,涧河和洛南城中渠均进入前20名。市区80个排污口完成截流。
今年任务:21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
11月底前,伊滨区污水处理厂、涧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洛宁县产业集聚区和嵩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污水管网覆盖进驻的排水企业。
宜阳县三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柳泉镇污水处理厂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洛龙区白马寺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洛宁县等4个污泥处置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对城市区、县城建成区内河渠沿岸排污口实施截流。
对已经实施截流的排污口全部实施封堵。
加强城市区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杨文片区、安乐片区、关林片区、伊滨区的污水管网,实现4个片区的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
重点实施屠宰、医疗、摩托车制造及萤石采选行业的废水治理。
争取引黄入洛工程今年牡丹文化节前具备通水条件,尽快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
生态工程
去年成效:去年,全市完成造林45.3万亩,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区完成绿化10.8万亩,是过去10年城市周边完成绿化面积的6倍以上。城市区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1分贝和67.3分贝,达到创模考核目标;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今年任务:11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
实施滨河北路东延线绿化工程等35项重点绿化项目。
围绕生态修复、景观构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城郊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实施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湿地公园建设、路网绿化等项目。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除险加固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
稳步推进栾川县国家级生态文明试点县创建工作,创建5个省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村和70个市级生态村。
重点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和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医疗废弃物统一收集。
本报首席记者 孙自豪 记者 高峰 通讯员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