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仪式,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共铸和平。本报记者将走访70位依然健在的抗战老兵,倾听一段段尘封在他们记忆里的荣光与悲壮,并留下珍贵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本报今起推出“致敬抗战老兵”系列报道,带您回望那段浴血抗战的历程,并以此致敬抗战老兵,敬请关注。
老人所在的向阳村,位于洛阳东北角,向东5公里是伊洛河。巩义市康店镇就坐落在伊洛河边。
“我娘死得早,家里很困难,听说康店有人招兵,我就去投了军,没想到不久就参加了守卫虎牢关的战斗。”已过去70多年,滑宗铎仍不忘那段经历。
入伍那年,他只有16岁,在96军辎重兵团第一营营部医院当护士。老人回忆说,那时候日寇侵华已多年,民不聊生,即便在国民党部队,也有很多人吃不饱。他在营部待遇好些,还能吃饱;在连里是“分饭吃”,经常有士兵逃跑。
辎重兵团属于后勤保障部队,滑宗铎所在的营部医院当时驻扎在康店南边不远的黑石关附近。
1944年4月中旬,日军渡过黄河,豫中会战开始。位于今郑州荥阳境内的虎牢关,是郑洛公路的咽喉,日军西犯洛阳,必经此关。96军177师一部奉命守卫虎牢关。4月20日下午,日军先头部队开始向虎牢关阵地进攻。177师官兵固守阵地七昼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虽未能挽回战局,但掩护了友军转移。
“咱们的武器不中,只有迫击炮、手榴弹,可日本人有飞机、大炮。”在老人的记忆中,虎牢关之战加上准备和撤退“打了快一个月”。他从黑石关行进百里奔赴前线,到战场上为伤员包扎,“有时候一天就有二三十名伤员”,伤重的被送到设在白马寺附近的战地医院。
豫中会战开始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很快溃败,仅一个多月,豫西沦陷。老人回忆说,部队撤到灵宝时,有一次蹚水过河,他因为个子小没站稳,差点被河水冲走,幸好抱住了一块石头。
他记得,部队在卢氏官道口还打了一次硬仗。日军抢占了一处山头,为了夺回阵地,“一连人冲上去,只下来了三四十人”,损失大半。
“那时候,国民党部队各有各的地盘,一开始没人帮我们。等到了灵宝、卢氏,胡宗南觉得陕西危险了,才开始行动,派飞机帮着轰炸,后来日本人也攻不动了。”老人说。
日军投降后,部队接管开封,他随军赴汴。“驻地旁边的大院里就关押着投降的日本兵,那些日本人小低个儿,长得白净。”老人说,“战俘待遇可比我们好,每人每天有两罐罐头。”
“虎牢关,古战场。民国三十三年的中原会战,九十六军又在该处把名扬……日本鬼子不讲理,侵占朝鲜与台湾。九一八九一八,又把我东北四省占……”采访结束前,胡子花白、弓着腰的滑宗铎突然背起一段顺口溜,神情是那么专注。
致敬、寻访、关爱抗战老兵,期待您的参与
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关注那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在寻找那些幸存的老人,寻找依然健在的民族英雄。当年,在洛阳抗日战场,许多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当年,从洛阳走出了一批批热血青年,投身中华大地的抗日战争。现在,我们向抗战老兵致敬,欢迎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和我们一起,寻访抗战老兵、关爱抗战老兵。若您有意加入我们,请与本报记者陈占举联系(电话13937967110),也可与洛阳红山石志愿者协会联系(电话15037997657,QQ349606641),提供抗战老兵线索。
▶▶ 新闻链接
市档案馆征集抗日战争档案资料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张宁 通讯员 梅爱云)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昨日记者从市档案局获悉,该局从即日起对散落在民间反映抗日战争的珍贵历史档案资料进行抢救性征集。
本次征集的各类史料包括20世纪以来反映日军侵华暴行以及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众抗日事迹的文件、书信、日记、图表、照片(含印刷图片)、实物、录音录像、亲历者口述、历史文献、中(外)文图书、报纸、抗战遗址的图片和文字说明。本次征集的档案资料既可以是传统纸质载体资料,如文件、日记、图书、报刊,也可以是具有时代印记的实物,还可以是转录的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应有原本印证或是按原本原貌扫描件。资料出版时间可从抗战时期一直到现当代。
从即日起至4月5日,捐赠者可以直接到市档案局保管利用科(洛龙区通济街32号),也可以通过电话65937391、65937381或邮箱lydajbglyk@163.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