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孟津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5月6日 星期

周清波:《墨言洛阳》在路上 我会一直守在旁

周清波:《墨言洛阳》之《龙门山色》《丝路启程》创作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洛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洛阳第一位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画家。

在墨言洛阳组委会最终确定的12名画家中,今年50岁出头的周清波是个典型的“学院派”。“学院派”的画家啥特征?特认真、爱较真儿呗。

这不,在《墨言洛阳》的创作过程中,周清波的这些个性特征“暴露无遗”,可让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们吃尽了“苦头”。

一幅画难倒美学教授

俩月不动笔只为找感觉

“画好了,来取走吧。”数天前,当墨言洛阳组委会接到周清波教授的这个电话时,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周教授这组画,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交,真是把我们急坏了。从布置题目到决定动笔,他足足酝酿了两个月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我市第一位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画家,周教授是《墨言洛阳》的“铁杆”同盟。

“大腕”都是很有个性的。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埋怨”,周教授微微一笑做了解释: “《墨言洛阳》是一项要载入史册的伟大工程,必须慎重、再慎重。”他说,虽然两个月没动笔,但他的心其实一直被“墨言洛阳”这4个字充斥着。

“要找感觉,没感觉咋动笔?”周清波说,组委会今年交给他的题目是《丝路启程》。刚接到这个题目,他有点懵,“丝路启程,是个很宏大的概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想把这些文化内涵集中到一幅60×40的画作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怎么办?周清波的做法就是3个字:找感觉。他说,丝路启程虽然内涵丰富,但说白了,其实就是说洛阳,描述历史上的洛阳城。

“周教授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们感动。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墨言洛阳》始终要坚持的。”墨言洛阳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为画心中之物

戏称即使眼睛画瞎也值

“画画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在画眼中之物了,而是要画出心中之物。”昨日,在洛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的画室中,周教授与我们侃侃而谈自己创作《丝路启程》的点滴。

“啥叫心中之物,就是看起来像,又好像不像。”周清波说,中国画讲究的是写意,而他要创作的这幅《丝路启程》也想达到这种写意的效果。“如果是实景,还不如去拍照片呢,何必费劲去画。”周清波说,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他最终决定采取俯视的角度来描绘洛阳城。“2014年《墨言洛阳》第一集《甲午》,我画的是龙门,但今天回头来看,还有一丝遗憾。这次画洛阳城,一定不能再留遗憾。”他说。

“丝路起点,是洛阳的城市名片;《墨言洛阳》,是洛阳文化史上的一项壮举,这种气势必须要画出来,眼睛画瞎了也值得。”他笑着说。

张张画作触动人

誓陪《墨言洛阳》至花甲

周教授的眼睛当然没事儿。不仅如此,他最终还拿出了一幅幅让人心动的《丝路启程》。

整幅画被施以低调的红色,用周教授的话说,这是为了显示丝路起点的沧桑;远处的皇宫,天堂、明堂,是固有的黄色,象征着皇权的威严;近处的,是漫漫黄沙中前行的骆驼……

“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我心中的丝绸之路。”周清波拿着自己的画,沉醉其中。他说:“从事美术工作30余年,让我对艺术、人生都有了很多的思考,我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的积累倾注在《墨言洛阳》的创作中。”

本报记者 李燕锋

周清波寄语:《墨言洛阳》是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目标是历时12年,打造一部无与伦比的传世艺术精品,作为一名画家,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用画笔书写出洛阳的历史,同时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未来的日子里,《墨言洛阳》在路上,我会一直守在旁,为《墨言洛阳》奋斗到花甲。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