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财经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1月9日 星期
资金资源完美结合 偏僻山村华丽变身
产业扶贫给牌路村带来美丽嬗变


位于深山区、石山区的付店镇牌路村曾被称为“光棍村”,也是个贫困村。如今,不仅原来的26个单身汉都娶了媳妇,还有80%以上的村民家里有了小轿车。近年,汝阳县依据西泰山独特的旅游资源,依靠精准的产业扶贫,牌路村发生了美丽嬗变。

村容村貌大改观

近年,汝阳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牌路村所在的风景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文化传承、新型社区、养老康复于一体的现代旅游国家级度假区、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

以城镇化理念改造农村,用城镇社区的标准打造农村社区,建成了生态旅游模式的牌路新型农村社区。据牌路村村委会主任齐学介绍,该社区共完成建房130套、住宅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搬迁安置群众130户;铺设管网4700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个、铺设污水管网4400米;修建加固河堤500米,硬化道路3700米,建成休闲广场1.3万平方米;配套建成了小学、幼儿园、卫生室、便民超市、图书室和商业街、景观桥、水系、绿化、路灯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齐学说,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及生存环境,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2500元增加至1.1万元。牌路“风情小镇”已成为豫西山区旅游、度假、休闲游的目的地,开创了扶贫搬迁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如今的牌路村,贫困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向产业化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商业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就业项目配套,同步进行村级组织向社区的管理模式转换、完成社区群众的身份转换、完成村集体经济向股份制经济的改造、建立健全社区群众组织、开展社区群众综合素质培训,并将逐步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创业就业体系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

生活水平大提升

经过几年的产业扶贫,牌路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用齐学的话说,就是“天地之别”。

——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社区居民居住由分散到集中,由草房、瓦房变成楼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1.6平方米,是原来的2倍多。道路、路灯、供排水管网和垃圾收集等设施完善,居民办事更方便、获取信息更快捷、生活更便利。与搬迁前居住环境恶劣,每天挑水、种地,有的一天要跑十几里地接送儿童上学相比,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创业就业渠道拓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经营农家宾馆,发展旅游服务业。目前,牌路村有家庭107户,经营家庭宾馆的家庭人均收入1.63万元,高出全县农村平均收入近万元。通过安排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等景区公益岗位和转移到景区和家庭宾馆务工、参与工程建设和景区运营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了劳动力就地安置就业,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社区建设前,牌路村130户村民宅基和宅基四旁空闲地共占用土地126亩。搬迁安置130户建新区用地49亩,通过对原有宅基地复垦,新增有效耕地面积77亩,节地率达到61%。通过土地流转,把该村原有416亩耕地和集体未利用土地以租赁方式流转给旅游开发公司,用来种植花卉苗木服务旅游开发。进入社区后,农民的就业渠道拓宽,不再像以前一样以滥伐贩卖木材为生,不再开荒种田,实施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垃圾也实现集中收集填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农民进入社区后,由过去的只知道种地卖树到现在的发展多种经营,由过去的出门打工到现在就地就业,走上了离土不离乡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解决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健康成长,老人乐享天伦安度晚年。收入提高后,更多的人购买汽车等代步工具,使出行更方便;超市进入社区,购物更便利;宽带进入家庭,获取信息更快捷。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老百姓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袁喜宝)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