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家喻户晓的《春天的故事》,词作者正是蒋开儒。
8日,我国著名词作家蒋开儒应邀来到洛一高,为该校学生作“阳光人生”主题报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蒋开儒穿着笔挺的西装,谈吐爽利、精神矍铄,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人物简介
蒋开儒
生于1935年,我国著名词作家、国家二级编剧。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小说、戏剧创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专攻歌词创作。主要作品有《喊一声北大荒》《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谈经历 我感受到了祖国的春天
由蒋开儒作词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家喻户晓,蒋开儒却谦虚地说自己写歌词根本是“误打误撞”。
蒋开儒出生于国民党军官家庭。1949年,他放弃了随家人退往台湾的机会,留在大陆,从此与家人分隔。由于海外关系等历史问题,蒋开儒吃了不少苦。
1979年1月,蒋开儒的亲戚从香港来信,邀请他到香港探亲,蒋开儒因此成为内地较早一批到香港探亲的人员之一。在香港,蒋开儒的心时刻被感动着。他不仅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还切身体会着香港的快速发展变化。探亲结束后,蒋开儒将自己在香港50多天的所思所想,写成了38首诗,发表到《北京文学》《香港文学》和《音乐生活》杂志上。
“1979年是我们家族的春天,长期分离的家人得以团聚,给我的感觉就是‘春天来了’。”蒋开儒说,这些诗广受好评,自己从此就爱上了写歌词,要把心中春天的感觉写出来。
谈创作 我是“感悟派”,不是“学院派”
有人称蒋开儒是“红歌作家”,因为他的每一首歌词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中国时代的脉搏,体现出中国巨大的发展变化。
蒋开儒说,经常有人问自己,你写的歌词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自己总是这样回答:写歌词就是写自己,把自己的感悟写进去,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好歌词。
《春天的故事》的歌词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1992年,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感召下,57岁的蒋开儒怀揣2000元,只身南下深圳闯荡。
蒋开儒回忆,1979年他去香港的时候路过深圳,满眼望去都是一片水田。1992年当他再次来到深圳时,一下子被深圳巨大的变化震惊了,原先的水田里面“长”出了一片摩天楼。
蒋开儒被深圳所吸引,并选择留下。在深圳,他每天切身感受着深圳的发展变化,这使他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春天即将到来”,《春天的故事》的歌词由此产生。
“我没有接受科班的训练,写歌词完全是有感而发的。”蒋开儒说,我是“感悟派”,不是“学院派”。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歌词,当我的心与别人的心产生了共鸣,歌词就能打动人心,体现出时代的声音。
谈教育 让孩子积极、自信很重要
蒋开儒的经历非常坎坷,但他始终能保持阳光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他曾说过,晴天雨天都是好天气,顺境逆境都是好经历,花季花甲都是好季节,月圆月缺都是好美丽。
蒋开儒非常重视教育,如今除了写歌词,他还经常到全国的许多学校作励志报告。“我一到学校就感觉特别亲切,一看到孩子们就开心,想把自己的一些感悟、经历告诉给孩子们。”蒋开儒说,他用自己多年经历总结出来3种思维方式——逆境中的暗示性思维、文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生命中的积极性思维。总结起来,就是“阳光人生”的思维方式。
蒋开儒说,让孩子变得积极、自信很重要。“我把人生的经历和感悟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汲取正能量,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学会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蒋开儒说,希望孩子们能在课堂做阳光学生、在考场做阳光考生、到社会有个阳光人生。
本报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赵勇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