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瀍河回族区五股路办事处文化站宽敞明亮的书画室内,一群书画爱好者正用毛笔在宣纸上悉心勾勒,并不时停下画笔,与旁边的人低声交谈,交流绘画心得。不一会儿,一朵朵鲜艳的牡丹就“盛开”在画纸上。
近年,五股路办事处文化站在我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中,结合辖区实际,创建荟萃文艺精华的“艺苑”式文化站,让附近居民乐在其中。
文化雨露润泽群众
图书室、书画室、台球室、棋牌室……这些文体设施在五股路办事处文化站一应俱全。“硬件、软件都很到位,我们现在想组织个文艺活动非常方便。”办事处居民陈天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过去可不是这样的。陈天真回忆,以前的文化站就在办事处办公楼里,每个活动室只有一间办公室大小,有人想要唱戏练声,摆好乐器后大家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2014年,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新的五股路办事处文化站大院建成了。随之而来的,是附近居民们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
每天早上8时到下午6时,书画、剪纸爱好者在文化站跟着老师免费学习;合唱队、戏曲队在这里排练;爱静的人就在图书室捧得一本好书,细细品味;喜动的人就在体育运动室或者旁边的广场上打球、跳舞,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牵线搭桥,打造“艺苑”大家庭
“我们办事处文化活动的氛围一直以来都很浓厚。”五股路办事处文化站负责人李存介绍,办事处这些年由文化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兴趣小组和文艺团队层出不穷,最多时有数十个。
如何把这些文艺团队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打造五股路办事处的“文化品牌”?2010年,文化站开始着手对辖区内的文艺团队进行吸收、融合、重组,将打造荟萃文艺精华的“艺苑”式文化站作为目标。
“一开始,以前因为‘抢地盘’等原因闹过矛盾的团队还有些别别扭扭。”李存说,文化站工作人员在各团队间奔波,为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团队整合后既能方便大家分时段使用公共空间,也能组建出更有实力的团队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经这么一“撮合”,这些团队纷纷冰释前嫌,融入到了这个“艺苑”大家庭。
年年红文艺宣传队、老顽童文艺队、铁路老年大学合唱队……如今,五股路办事处已有15支各具特色的大型文艺骨干团队。这些团队不仅在我市举办的各项文艺会演和比赛中发光发热,平时还开展多种志愿教学服务,使更多的居民品尝“文化大餐”。本报记者 张宁 特约通讯员 车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