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墨香飘荡在涧西区长春社区大厅里,几位老人正专心练习书法。“大家好好练,元旦办黑板报正好派上用场。”其中一位老人刚搁下笔,便笑着给大家打气。他便是72岁的河南省第四监狱退休干部张通志。
退休不退志,晚年献余热
“老张人好,干啥都积极。”长春社区居民杨素萍说。承办社区的黑板报、组织老年人练习书法、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组建巡逻队到网吧巡逻……退休12年,张通志比以前更忙了。
今年3月中旬,社区义务网吧巡逻队在对辖区网吧进行检查时,正赶上一场大雨。“越是坏天气,越不能松懈。”张通志说,他们在一家网吧发现了“熟脸孔”。面对老人们冒雨苦劝,4个初中生低头认错,网吧老板也深受感动,一改往日不配合的态度,保证不再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同学们,高尚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作为3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张通志常给学生上法制课,用一些真实案例来提醒、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除了上课,他还热心教育事业。2012年5月底,张通志拿着1000元找到省第四监狱离退休人员管理科科长李小伟,请她转交给省第四监狱幼儿园。此前,他已分别向邙山二中、冢头小学捐款1000元,为孩子们购买教学用品。
李小伟没有收,她深知张通志家庭条件一般。可她没想到,几天后,邮局送来了一张汇款单,汇款人正是张通志。
退休不退志,晚年献余热。张通志带动了身边不少老党员,共同为建设和谐社区、关心下一代默默付出。张通志总是鼓励大家,只要心中有党,干啥都有劲儿。
爱心无远近,行善成常态
“我是冢头人,我永远和家乡心连心……”2013年重阳节,张通志给老城区邙山镇冢头村村委会写了封信,并附上5000元现金,用来孝敬村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今年,得知冢头村成立爱心互助基金会,张通志当即拿出3000元。听说邙山二中初三学生马甜媛患白血病,他送去2000元。
“做人不能忘本,没有家乡人帮助,没有单位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面对众人的不解,张通志如是说。小时候,他家很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邻居的接济下,在政府的助学资助下,他才顺利完成学业,如今还成了国家退休干部。
不仅捐钱给“身边人”,对于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张通志也一样出手大方。1995年,张通志在报纸上看到孤儿吴四华的消息:湖南长沙的吴四华当时正读初中,失去父母的他面临失学危机。张通志当即跑到邮局给他寄了50元。此后,每月发工资,张通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邮局给吴四华寄钱。这一寄,便是三年。
从那时起,帮助别人成了张通志的习惯。他不吝惜钱财,每年都拿出一半工资做好事。为此,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涧西区关爱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转眼,省第四监狱又到了年底评先的时候。往年,张通志被大家一致推举为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他主动找到李小伟,表示不再参评。然而,大家认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常年做好事,“要是老张评不上,那谁都评不上”。
本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薛宏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