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洛阳·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2月14日 星期
春节放假,牡丹剧院建设者不放假
力争早日铸成世界最大“牡丹花”

2月8日(大年初一),牡丹剧院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记者 曾宪平 摄

春节假期,在位于洛河东湖畔的牡丹剧院项目工地上,记者看到的仍是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该项目的承建方,河南省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安集团”)共抽调了600余名施工人员坚守在建设一线。为早日铸成这“朵”世界上最大的“牡丹花”,建设者们在冷与热、粗与细、快与慢的抉择中坚守与奋战。

冷与热

虽已立春,但春节期间的洛河东湖畔,远没有市区温暖。一股冷风吹来,让人直打哆嗦。

然而,在这寒冷中,记者感受到许多火热。

董社会是省安集团的钢结构铆工,在项目工地上负责钢结构立柱安装。

这个春节,他和工友们坚守在工地上,虽然脸颊冻得紫红紫红,但总是挂着笑容。

董师傅的工友们年纪最小的20出头,年纪最大的年逾五旬,平均每人每天要在工地上工作十几个小时。

冬天的项目工地条件艰苦,众所周知。项目指挥部的负责人介绍,天冷的时候,热水箱都冻裂了,水管全部上冻,工人们日常吃水都困难。

“这么冷的天,干活有啥困难?”记者问。

“没啥困难,就是有时候手冻硬了,工作使不上劲。”董师傅说,“这个项目领导非常关注,各项保障很好,大伙最惦念的就是每天晚上的一碗热腾腾的面。”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交谈中,董师傅提的最多的,就是工地上的好待遇。他说,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天气好一点,多些暖阳,这样就可以尽快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粗与细

“这个差了半寸,掀了重新整。”手里拿着模板、在钢筋网面上钉钉子的魏明明一边对标尺,一边喊道。

旁边的施工队队长也蹲了下来,重新用皮尺量了一下,“确实有点斜,重新钉吧”。

魏师傅一手拿标尺一手拿扳手,拧一下钉子,就趴在地上看一下尺子,再拧一下,再看一下尺子,直到钢筋网面上的钉子完全钉整齐。

而在另一边,康玉民等人正小心翼翼地向立柱里插横向的钢梁。他一边插钢梁,一边拿着一根细钢筋仔细调试。

“稍微往上挪些,多了,再往下一点,好,固定!”康玉民他们或弯腰或下蹲,仔细对比着角度,不敢有丝毫差错。

“做工程,看似是粗活,其实要求很细。”康玉民深有体会地说,“框架施工一丁点儿差错都不能出,一点小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体的平衡,我们必须对施工负责。”

记者满眼望去,工地上到处是粗糙的钢筋和沙石,工人们喊出的号子是粗糙的,把弄工具的双手也是粗糙的,甚至连刮来的风沙也是粗糙的。

唯独工人们的活计,极其细致。

快与慢

春节期间,牡丹剧院正在进行钢结构立柱安装。

董社会介绍,剧院内径80米的承台上共有58根柱子,底层的柱子每根高13米。柱子最大的重10吨,最小也有7吨重。为保证项目如期完工,所有柱子必须在10天内安装完毕。

工期虽紧,工人们却安装得很慢。

“向左稍偏一点,好好,哎呀,又过了一点,怎么搞的?”搞测量的工长杨博正在现场指挥人员运用经纬仪测量柱子的垂直度,几个人在经纬仪前谨慎地调试,另外两名测量人员则配合调节柱子螺丝。

工人们调节了很久,杨博仍不满意,一组人交流了很长时间。

“柱子的调节十分关键,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考虑柱子的承重问题,垂直误差必须缩小到5‰以内。”杨博说,虽然工期紧,但这些环节快不得,必须慢慢抠,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位。

在快与慢的选择中,工人们毅然选择了后者。

“慢”的地方多了,更得加班加点赶进度。24小时连续施工,是该项目开工以来的常态。

冷与热、粗与细、快与慢,在抉择与坚守中,牡丹剧院的建设者们有一个共同的新春愿望:

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力争早日铸成这“朵”世界上最大的“牡丹花”。

本报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康微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