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3月1日 星期

春来春笋满故园
——洛阳竹笋记
□郑贞富
履道坊采笋图 聂剑帆 画
扫一扫,关注“人文河洛”
(renwenheluo)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人文河洛”系《洛阳日报》品牌之一,让我们在这里触摸河洛大地的人文底蕴,感受洛阳历史的厚重魅力。

春风又绿伊洛水,春来春笋满故园。洛阳自古多竹,这里的春笋久负盛名。厨祖伊尹用这里的竹笋烹制出美食,潘岳、白居易在这里烹笋吟咏,而欧阳修、黄庭坚的诗文留下了洛阳竹笋不朽的记忆。

风雅洛京说贡笋

所谓贡笋,指宫廷御膳中用的竹笋。史载,竹笋最早进入宫廷的御膳房,是在商代。商汤开国于西亳,即偃师。《吕氏春秋·本味篇》引《伊尹书》说,味之美者,有“越骆之菌”,“菌”即竹笋。伊尹曾是商汤的御厨,他将竹笋作为一种重要食材,烹制出美味,“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商汤识其才而被任命为宰相。

伊尹出身伊河上游,这里多竹林,有食笋之风。“越骆”指越骆山,《山海经·中山经》称为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北流注于洛”。这里的“竹箭”就是箭竹嫩笋。其地在今栾川西部,是最早的贡笋产地。

西周、东周的洛邑王宫,食笋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周礼·醢(hǎi)人》说,天子所食有“七菹(zū)”,即韭、菁、茆、葵、芹、箈、笋,即腌制的这七种菜。周王室建有种植这些蔬菜的“场囿”,设“场人”一职。

《唐六典》卷十九说,两汉设有司竹长、丞,北魏有司竹都尉,隋唐司竹监,“掌植养园竹之事”“其笋,则以时供尚食”。《元河南志》载,隋唐司竹监,设在洛阳东城宣仁门内大街南侧,即今老城西南隅。而司竹监所属的司竹园在敦行坊,在今安乐镇郑村一帯。

潘岳闲居亲采笋

道家和道教推崇竹笋的养生功能,《宝剑上经》说:“服日月之华者,欲得恒食竹笋。竹笋者,日华之胎也,一名太明。”所谓“服日月之华”,是道教的吸纳术,练此术者要常食竹笋。道教提出,竹笋是“日华之胎”。这部道经的作者,传说为杜冲,他是老子的再传弟子。实际上它是东汉、曹魏时的道士所作,是一部养生学专著。

竹笋为养生珍品的观点,为魏晋玄学家所推崇。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学说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玄学起源、形成和成熟于魏晋都城洛阳,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实际上都是以谈玄论道为主题形成的文化团体。而食笋酌酒赋诗,则成为他们主要的活动方式。

潘岳是金谷二十四友的代表人物,尤喜食笋。潘岳,字安仁,人称潘安,巩县人,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风度,驾车走在洛阳大街上,女子纷纷向他车上投送水果表示好感,留下了“掷果盈车”的典故。

潘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试图远离政治纷纭,向往隐逸、闲居的生活。他的《闲居赋》说,他的宅园在洛阳城南的伊水之滨,附近有灵台、太学,“竹木蓊蔼,灵果参差”。他种竹是为食笋,他说:“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每当“熙春寒往、微雨新晴”之时,春笋正美,潘岳带家人采笋设宴,“浮杯乐饮,丝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潘岳感叹道:“人生安乐,孰知其他!”

名园竹笋春来鲜

隋唐时,敦行坊司竹园附近,适合种植,其笋味美,故贵族士人纷纷在附近置宅种竹,可赏竹林之美,可尝春笋之鲜。

今安乐镇狮子桥村南为崇让坊,《元河南志》说,该坊有唐代“礼部尚书苏颋竹园”。《两京城坊考》说,此坊有唐代“太仆卿分司东都韦瓘宅”,并引韦瓘《过浯溪》一文说:“余洛川弊庐在崇让里,有竹千竿,有池一亩。”

崇让坊之北为履道坊,是白居易的宅园,该园十七亩,种竹两亩。白居易喜食笋,写了许多相关诗篇,他认为自己宅园的竹笋是最好的。有一次,白居易从长安回洛,路过寿安(今宜阳)县,原准备住宿一晚,但想到家中的春笋将生,马上回洛。他的《寿安歇马重吟》写道:“春衫细薄马蹄轻,一日迟迟进一程。野枣花含新蜜气,山禽语带破匏声。垂鞭晚就槐阴歇,低倡闲冲柳絮行。忽忆家园须速去,樱桃欲熟笋应生。”

白居易《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诸寮友》说:“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自在胜分司。探花尝酒多先到,拜表行香尽不知。炮笋烹鱼饱餐后,拥袍枕臂醉眠时。报君一语君应笑,兼亦无心羡保厘。”这是白居易从“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职位上退休后写的第一首诗,他告诉东都留守和自己的同事们,对自己“炮笋烹鱼”“枕臂醉眠”的生活很满意。

诗鬼李贺的宅园在洛阳西部的昌谷,园中广种绿竹,雨后春笋正是诗人的最爱。他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说:“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戕竹之后春笋贵

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西京洛阳发生了戕害竹林的严重事件。当时任西京留守推官的欧阳修,为此写下了《戕竹记》。

《戕竹记》说:“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意思说,洛阳竹子最多,篱笆、苗圃里边竹子像棋子一样杂错生长。包箨(tuò包着的竹笋的皮)榯(shí直立)笋的盈利,每家年收入高达十几万缗钱。所谓“包箨榯笋”,是指不做加工而销售的新鲜竹笋,每个种竹户每年卖新鲜竹笋收入可观。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八月,开封皇宫失火,烧毁了崇德、长春等八殿。为了修复宫殿,命令洛阳供给竹子,作为修建材料。《戕竹记》写道,西京留守下令:有敢私自隐藏一棵竹子,不上缴国家的,就是悖逆行为。几天以后,地榛园秃,竹林消失。

戕竹事件发生后,洛阳人并未停止竹子的种植。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司马光退居洛阳,他的《和子骏洛中书事》云:“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绿土宜桑。”但是,当时洛阳的竹林经济与北宋初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春天里,书法家黄庭坚来洛阳探望司马光,他发现这里春笋极贵,他在《食笋十韵》说:“洛下斑竹笋,花时压鲑菜。一束酬千金,掉头不肯卖。”所谓物以稀为贵,竹林少了,竹笋就少。春暖花开之时,这里的春笋超过鱼类的价格。卖笋人待价而沽,一束春笋,给千金而不卖,因为卖笋者欲售更高价。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