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到过三川吗?三川是洛阳西南部的一个古镇,它处于三百里熊耳山的最深处。这里的簇簇青山,湾湾流水,形成全景栾川最美的画面;这里的悠悠古寨,恬恬山居,坚守着大美洛阳最醇的风情。你每到三川,都会有一次不同的体验与惊奇!
道不尽的三川美
三川,因三条河流而得名。它们不是无名小溪,而是《水经注·伊水注》所记载的著名河流,分别是蛮水、阳水和鲜水。分别发源于蛮谷岭的蛮谷,阳山的太阳谷,鲜山的鲜谷。蛮谷岭,今名东石山;阳山,又称夏阳山、太阳山;鲜山,又名金叶山,今名抱犊寨。这三座山,均在三川西部。
实际上,三川镇并非只有三河三山,而是有九岭十八峪,山皆锦绣,水皆清绿,而一个个小小的山寨古村就分布在青山绿水间。三川地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平均海拔1200米,因此四季如春,鲜花满山。这里的蓝天白云,清新空气,甘泉山珍,青山土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休闲度假。
七年前,我第一次到三川,见到栾川文化学者马海明、戴留超、杨晓红等,他们说,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三川之美,那就是“五彩三川”。五彩即青、红、黄、白、黑,泛指大千世界中瑰丽多姿、浓艳夺目的各种颜色。
那松柏的苍翠,嫩草活泼的晶莹,蓬勃的青绿,激发着三川人的勃勃生机;那鲜红的高山牡丹,秋天彤彤的红叶,热烈的红,熏陶出三川人奔放的豪情与真挚的爱心;那春天满山的黄杏,秋天金黄的玉米,灿灿的黄,承载着三川人永恒的追求与难忘的记忆;那冬天山顶皑皑的白雪,姑娘们织出的银屏般的丝绸,纯洁的白,孕育了三川人海阔天空的宽广胸襟;那古寨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那灯火在朦胧的夜色中照出了历史的沧桑,深沉的黑,酝酿了三川人古今交融的文化底蕴。
青红黄白黑,包罗着三川的万种风情,蕴含着三川人五彩斑斓的生活乐趣和丰富的感情。五种色彩,带来份份惊喜。五种色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五种色彩,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三川之旅。
赞不尽的三川人
三川地广人稀,民风淳朴,在大山之中,你随便走进一处山里人家,热情好客的山里人都会拿出最好的食物,像亲人一样招待你。三川人重视教育,学堂都是各村寨最好的房子。三川的这种好客好学之风,早已写入唐朝人的著作中,《乾公式子》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川镇火神庙村,原名蛮谷寨,此寨之北是夏阳山,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左右,有个叫阳城的名士和他的三弟,另有一个叫都儿的书童,就隐居于此山读书。他们居住在木屋中,每日粗茶淡饭,睡草编的席子,盖粗布做的被子。后来遇到一个灾荒年,他们采集桑树和榆树的皮切碎了做粥吃,在这种条件下他们仍然坚持学习,蛮谷寨的人都很尊敬他们,纷纷赠送食物给他们,他们拒绝接受。
东都留守听说他们的高尚行为,派使者送来五百匹细绢。阳城不收,使者按照命令不收就不回去。阳城只好将细绢堆到屋子的角落里,从来也没使用过。不久,洛阳有个叫郑倜(tì)的孝子,为了办理丧事,到卢氏找亲友借钱没有借到,回来路过阳城的门前,进屋拜见阳城。郑倜一副悲伤的样子,阳城问清原因,将这些细绢都赠给了郑倜。郑倜说:“你既然给了我这个不寻常的恩惠,我愿意办完事后,做你的奴仆以偿还你的恩情。”
郑倜在洛阳办完丧事以后,回到阳城这里,以履行自己的诺言,阳城说:“你如果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可以在此读书,何必要当奴仆呢?”但是,郑倜在读书上很不擅长,两个月以后,阳城叫他背诵《诗经》,虽然郑倜不停地学习,可连一句也背不上来。郑倜非常惭愧,就吊死在后山上。阳城哭得要昏死过去,说道:“我虽然没有杀郑倜,郑倜却是因我而死。”然后,让书童将自己鞭打十五下,礼葬郑倜于山巅。
后来,阳城考上进士,在江南做官,他为官清廉,拿出自己的薪俸买米买鱼,每天都做两斛米饭和一大锅鱼汤,召集没饭吃的村夫一起食用。
明清时,在阳城隐居的地方,建有景阳书院,是卢氏县(三川古属卢氏县)最著名的书院,培养出了耿裕、莫云龙、李梦周等九个进士。阳城,又作杨城,他的后裔世居于三川,也是名人辈出。
写不尽的三川风
群山环抱的三川村,又称三川街,是三川镇的镇政府所在地,是三川的经济中心。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三川街立集碑记》载“三川者,盖明时卢邑之盛地也”,言三川集市贸易在明朝时已很繁荣。三川镇在民国年间曾有“水旱码头”之称,是卢氏县一大集镇。嘉庆初年,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军,一度攻克三川街,在这里建立了起义军总部,训练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娘子军。
如今,来到这个古村落,可以品尝三川豆腐、叶子扁食、玉米凉粉汤等特色美食。如果再要几盘炒山珍,品一杯白秫酒,那一定是难得的体验。
白秫酒来自三川村十里外的白秫寨,白高粱是这里的特产,这里很早就有酿酒之风。秋天里,那漫山遍野的白高粱,曾是山村最好的风景。这是一个古村,村中的房子大多有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历史,而村中有很多五百年以上树龄的核桃树,每年仍是果满枝头。
金叶山是三川的最高峰,它的美丽风光,在清代张象山的小说《黛眉寨》中有详尽的描述。在这部以元末豫西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小说中,金叶山是义军的根据地之一。山中有义军的大寨,名为于家寨。当时,民众抱犊牵羊投奔义军,因此于家寨被后人称为抱犊寨。这里山高水长,山顶上的一眼泉水四季长流,堪称奇观。
蛮谷岭、蛮谷寨、蛮水的得名,与春秋时期一支名为茅戎的少数民族有关,明代卓尔康《春秋辨义》卷十八,称这里正是茅戎之都。无论茅戎还是华夏,对太阳和火的崇拜,都是最古老的信仰。太阳山正是古代祭太阳的地方,而火神庙正是祭火的圣殿。如今,这座古庙仍在,每年的火神庙会,仍是山里人家的狂欢节和风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