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3月11日 星期

黄河岸边硪号响

紧抓绳子
高高抛起
寂寞的硪
移硪入场
夯实地基
激情不减

“吆吆嗨吆……高高山上一座楼,姐妹三人比梳头;老大梳个盘龙须,老二梳个舞凤楼;剩下小三没啥梳,梳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到东海洋,挡住黄河不让流。”

近日,在吉利区的黄河岸边,二十几位平均年龄近70岁的老硪(wò)工,为我们展示了省级非遗项目——硪工号子。铿锵有力的唱调伴着满地烟尘,与滚滚黄河水一道缓缓飘向天际。

硪,砸实地基或打桩等用的工具,通常是一块圆形石头或铁质的饼状物,周围系着若干根绳子。常用的硪有石质和铁质两种,重量在几十斤到百余斤不等。打硪(也叫行硪)是打夯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主要是在修堤、筑坝、铺路的时候用于夯实地基。

行硪前,号头(领唱人)慢唱,众人慢慢应号。唱着号子各就各位,算是劳动前的热身。行硪时,众人协同操作,将硪提拉离开地面,到一定高度后,借硪的自重和人的牵力平稳落地将虚土夯实。

20世纪50年代,吉利地区的硪工们参与到兴修水利的大军中。今年82岁的张庆通是吉利区吉利乡南陈村人,他在老硪工里年龄最大,也是号头。他说:“行硪讲究如何正确用力,号头的指挥和协调也成为硪打得好不好的关键,硪工之间的默契与配合也很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硪,这一见证往昔激情岁月和一代人精神力量的工具已无用武之地,打硪和喊号的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

为保护传承这项传统技艺,洛阳市吉利区文化馆从2004年起对硪工号子开始挖掘和保护,寻找老硪工、搜集整理号词和号谱,在吉利乡的送庄村和南陈村分别成立硪工号子展演队,同时设立传习所进行宣传介绍。

记者 鲁博 实习生 樊荣 通讯员 王奇武 于强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