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突出理念引领 强化体系支撑 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3月21日 星期

打造“汉关遗产城” 重现“丝路第一关”

新安县汉函谷关关楼遗址

核心提示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此空”,作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备受社会关注。申遗成功后,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如何活化利用,打造“丝路第一关”金色名片?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申报3A景区

预计今年对外开放

“这里是丝绸之路第一道关口,每天都有人来,可热闹了!”春日的午后,家住新安县城关镇的杨大爷望着家门口的汉函谷关遗址说。

关者,要塞也。展现在眼前的这座因政治经济需要而建的宏伟建筑,作为两京故道上的重要军事关隘,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曾耸立于丝绸之路,历经数代不废,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兴盛。

虽然目前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但不时有人慕名而来。他们中既有画家、大学教授,又有摄影家、徒步旅行者……

新安县汉函谷关保护管理所所长王洪超说,申遗成功后,因保护文物需要,汉函谷关暂时没有对外开放,但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汉函谷关已经有超高的人气。

为满足海内外游客对新安汉函谷关的旅游需求,新安县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申报成功后,将进一步完善景区接待、导游等服务,预计今年对公众正式开放。

将文化展示和旅游相结合

打造“汉关遗产城”

“申遗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加强保护的手段和途径。汉函谷关申遗成功后,我县文物、规划、旅游部门正积极谋划这一世界级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新安县文物局副局长王欣说,“立足保护 科学利用”才是函谷关申遗的最终目标。

记者获悉,为科学保护利用汉函谷关遗址,新安县已邀请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院制订了“汉关遗产城概念规划”方案,并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根据规划,汉关遗产城将着力挖掘汉函谷关关隘文化,如对交通要塞、贸易市场、戍边防卫、农耕生产、多元文化交流等进行展示,继而拓展到关隘时期其他生活生产文化的展示,包括集市贸易文化、丝路驿站文化、农耕生活文化等,打造遗产城丰富的文化体验,构建“一主体、三片区、四节点、一网络”的文化旅游格局。

其中,“一主体”指汉函谷关文化本体;“三片区”指边关民俗工艺体验片区、汉关田园休闲旅游片区、火虫驿丝路驿站旅游片区;“四节点”指军事文化村、农耕文化村、国学文化村及手工艺文化村四个文化村落;“一网络”指联通各景点、景区连续的线形分布的丝路绿道网。

在遗址保护区内,将复建汉函谷关关楼,进行汉函谷关城池灯光复原,游客可进行汉函谷关遗址楼台游览、考古坑游览、窑址游览,还可以参观新安汉函谷关博物馆,进行关墙徒步探险循迹、入关古道骑马体验等。而在旅游休闲片区内,游客可置身田园,体验桑蚕、纺织、绣花人家等农耕文化……

根据遗址分布情况和基地景观基底条件,汉关遗产城策划了三大文化主题游线,分别为核心遗址游线、丝路文化游线、国学文化游线。三条游线分别从丝路文化、关隘文化及悠久的国学文化为线索加以阐述,将围绕汉函谷关的核心文化进行展示。

据介绍,该规划实施后,将加大对遗址的保护力度,将汉函谷关与丝绸之路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汉函谷关的文化地位,优选部分节点的文化及风土人情来打造景区,增加可观赏性,打造休闲养生度假区;将遗产的文化展示和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在全国有地位、全球有影响的文化遗产城。

努力打造

“丝路第一关”品牌

如何深度挖掘汉函谷关的文化内涵,并让其与旅游融合发展?

王洪超介绍,目前,为深度挖掘关隘文化,新安县已委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关隘文化研究会,对“关”字瓦当、关禁制度、函关驿站等与函谷关相关的汉代关隘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定期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邀请国家大遗址保护文物专家对汉函谷关的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整体考古发掘计划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将分年度分步实施,本体加固修缮方案也已通过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汉函谷关遗址区本体、周边环境整治方案正在制订中,也在积极报批。”王洪超说。

市文物局局长余杰表示,文物资源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物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在此基础上同城乡建设、旅游发展和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是我市创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汉函谷关保护开发文章,叫响“新安函谷关、丝路第一关”的文化品牌,与旅游融合发展,让这一躺在大地上的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

本报记者 常书香 实习生 吉天天 通讯员 卢鑫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