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突出理念引领 强化体系支撑 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3月21日 星期

让创新成果与个人收益挂钩
薛伟堂

“科技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高频词,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词。洛阳,更是将“科技创新能力更强”作为“十三五”时期“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着力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有一个问题亟须解决:创新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在不少拥有科研机构的企业中,科研与营销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一方面,科研与市场结合并不紧密,科研人员并不能敏锐地感知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对科研人员来说,产品研发出来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产品卖得怎么样,那是营销部门的事,与科研人员个人利益并不密切。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创造热情并未充分调动起来。

我们常说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在待遇留人上,给予科研人才优厚薪酬和福利是必须的,但如何在保证待遇的前提下,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让创新成果与个人收益挂钩,真正让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这是应该好好思谋的。

中信重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做法或可借鉴。在科研课题立项上,建立课题“招投标”制度;在激励措施上,建立成果“循环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的奖励与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带来的效益挂钩,从而激发科研人员持久的创新活力。自2013年以来,中信重工新产品的贡献率连年超过70%,有力推动了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跨越。特别是2015年,中信重工一家企业同时获得三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成为我市企业中的大赢家。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需要在创新体制机制等多方面联动发力,但从内在驱动力和长效机制方面来说,其根本是要让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其创新成果进行“绑定”,形成利益共同体。有专家建议,要研究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权激励等措施,形成相关实施意见,建立创新成果利益合理分享机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营造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的氛围,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通道,让各类创新人才都能一显身手。

(作者单位:中信重工)

《河洛观潮》旨在为洛阳发展汇集更多智慧、发出更强声音、贡献更大力量,助推洛阳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来稿请发送至dengdehong@163.com。也欢迎广大读者通过“洛阳日报”微信公众号(lyrb0379)或“洛平”微信公众号(luoping20112015)与我们交流互动。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