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56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洛阳的气候变化,您感受到了吗?
气候变暖趋势明显
气候变化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农民反映“地不好种了”,因为“该下雨不下雨”;大家感觉春天越来越短,天气变化快……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是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从1880年至2012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85℃,2015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数据的136年来最为炎热的一年。
近年,在全球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作用下,我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冬天不冷、夏季高温日增多等现象频发。
市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自1961年以来,我市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市多数年份的年平均气温高于历史均值(详见右图)。2013年,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5.2℃,比历史均值偏高1℃,创196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另外,我市春季升温趋势十分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数年份春季平均气温高于历年均值。
极端天气频发
“全球变暖,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水汽加剧循环,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气象专家说,我市处于温带气候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段,冷暖空气常在此交汇,随着气候变暖,交汇程度愈演愈烈。受此影响,夏季我市发生大范围洪涝概率增大,局部地区常出现强对流天气。
近年,我市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
2011年,1月到7月降水持续偏少,出现冬春连旱和夏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2011年秋季,9月、11月阴雨连绵,9月有4天出现暴雨,整个秋季降水是历年强度最大、累计雨量最多的一年,也是历史同期涝灾波及范围最大、受灾最严重的一年。2012年,我市出现了春旱与初夏旱连旱、阶段性伏旱及秋旱,夏旱对农业造成了较大影响。2013年,干旱贯穿全年,春季降水不均,夏季平均降水偏少七成左右,秋季大部分县(市)降水不足10毫米,全市出现了中到重度干旱。2014年,我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出现了冬旱、阶段性春旱和夏旱,尤其是当年7月无区域性有效降水,导致夏旱严重,秋粮大幅度减产;2014年9月,全市维持大范围连阴雨天气,仅次于2011年同期,造成大范围受灾。2015年5月6日,我市多地遭到冰雹大风雷雨袭击,冰雹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应对未来挑战
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正破坏季节的自然格局,并正在增加热浪、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这些变化预示着未来将“更热、更旱、更涝”。
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我们能做些什么?气象专家称,人类活动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因,因此需要我们正视现实、共同面对,科学认知气候变化,践行低碳生活,积极行动应对挑战。
此外,气象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为决策部门提供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陈红霞 张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