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从事扶贫工作的朋友抱怨,他们单位给对口帮扶村捐助了一批干净的旧衣物,送到村委会办公室后一直没有人来取,村干部费了好大劲才动员贫困户把衣物拿走。闻之,沉思良久。是贫困户不贫困?不是!是村民不领情?也不是!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在于他们不了解当今当地贫困户的需求,走进了扶贫工作的误区。
贫困具有相对性,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社会在发展、在进步,贫困的状态、衡量的标准也在变化。以过去的标准衡量现在,以过去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待现今,无异于刻舟求剑。
误区之一,扶贫即节日慰问。一到重要节日,特别是春节,是走访慰问贫困户的高潮。各路人马争先恐后、热情高涨,一时间贫困村中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然而,节日过后,一些地方又归于平静。节日送温暖值得赞赏,客观上讲,节日慰问可以引起社会对扶贫工作的广泛关注。但是,如果仅仅把慰问当作扶贫,则差矣。
误区之二,扶贫即捐款捐物。扶贫就是扶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扶贫要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有效果,捐款捐物固然值得称道、值得褒扬,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成为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输血”不如“造血”,只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实施具体的内容,才是解决贫困的长久之道。
误区之三,扶贫即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扶贫工作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产业发展为引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并举,方为正确之道。
扶贫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帮助贫困群众从资金上脱贫,更是要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技能上、可持续发展上脱贫,努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洛阳市统计局)
《河洛观潮》旨在为洛阳发展汇集更多智慧、发出更强声音、贡献更大力量,助推洛阳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来稿请发送至dengdehong@163.com。也欢迎广大读者通过“洛阳日报”微信公众号(lyrb0379)或“洛平”微信公众号(luoping20112015)与我们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