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吴智信 张志恒) 昨日,记者从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简称双瑞特装)获悉,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此前成功合龙,该桥使用了双瑞特装研发生产的158个“桥梁关节”——特种减隔震耐蚀桥梁支座。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其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组成,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誉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2010年,根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要求,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下属的双瑞特装,开始为其配套承制“桥梁关节”——特种减隔震耐蚀桥梁支座。
超级工程、海洋性气候、台风多发区域、百年长寿命设计要求,使连接桥墩、支撑桥梁的“关节”在设计制造上面临严峻挑战。双瑞特装应用已有的军民融合、国家重点新产品技术成果,完成了样品试制,并率先通过样品力学性能试验,其符合性位居所有提供样品同业单位之首。
为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世纪经典工程,双瑞特装港珠澳大桥项目组提出了桥梁支座集成创新技术设计方案:基础材料为七二五所船用低合金耐蚀铸钢,中间结合层采用七二五所耐蚀合金喷涂防护体系,外表面为七二五所船舶海洋重防蚀涂料防护体系,铆固件材料采用七二五所船用高强耐蚀不锈钢紧固件材料;功能支座设计方面,引进先进测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得设计的“桥梁关节”具有测力、避免桥梁滑落功能。
系列集成化成果的应用,获得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专家、设计方专家的高度赞赏,令双瑞特装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之后,双瑞特装分批次完成了承载力12500千牛到30000千牛24种规格158台支座的计算机应力仿真分析、应用仿真分析等前期设计研发。从2013年3月28日开始,第一批10台支座发往伶仃洋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到2016年3月28日,完成最后一批4台支座供货,双瑞特装人在超级工程建设中交上一份出色答卷。
港珠澳大桥一期预计于2017年年底完成。大桥建成后,香港、珠海、澳门将首次实现陆路对接,形成“一小时交通圈”。作为核心构件之一,双瑞特装提供的“桥梁关节”,能让港珠澳大桥抵御16级台风、8级地震,以及30万吨巨轮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