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卿
李贺(公元790年—公元816年),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今属洛阳市宜阳县),后世称之李昌谷。李贺创作刻苦、诗才独具,但家境贫困,又终生不得志,二十七岁便郁郁离世。诗作现存240余首,有《李长吉歌诗》4卷,《外集》一卷。他的诗作奇艳瑰丽、风格独具,有“诗鬼”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一生有志难伸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的后代,他出生时家境已经中落。李贺之父李晋肃做过边境小官,但去世很早,李贺同母亲、姐姐、弟弟一道在乡下过着清贫的生活,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李贺幼年即聪明能诗,《唐摭言》记载:“贺年七岁,以长短制名震京华。”当时在洛阳的韩愈、皇甫湜听说后,到李贺家拜访,李贺当即写出《高轩过》,得到两人的赞赏。李贺十五岁时,来到东京洛阳,不少官员和文人都去看望他。据说大诗人元稹也想面见他,但李贺年轻气盛,认为元稹是“明经”出身而非进士及第,拒绝同他会面。
后来,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以优异成绩获得“应进士举”,获得到长安去参加殿试的资格。但一些曾被他冷落的人,说他父名晋肃,同“进士”有一字谐音,应避父名讳,不能“举进士”。尽管韩愈写出著名的《辩讳》,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为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但终无济于事。
这对李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伤心欲绝地回到故乡。后来还是在韩愈的大力推荐下,他做了九品奉礼郎,工作冗杂而辛苦,干了三年,李贺就辞职回昌谷了。
由于忧郁、失望、怨怒、贫苦集于一身,不到二十岁,李贺便出现早衰症状。“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等诗句,正是他当时心境的自我写照。二十七岁时,李贺告别了人间。
李贺的人生悲剧,固然有时局动荡、政治昏聩的时代原因,也有他自视过高、孤高不群的性格原因。最终,他“我今垂翅作冥鸿,他日不盖蛇作龙”的雄心壮志还是落空了。
诗风千古一人
才华出众、志向难伸、体弱多病、多愁善感……使李贺向鬼仙的世界去寻找精神安慰,因而创作出不少带有病态美与颓废倾向的咏仙讽鬼之作,这也成为李贺诗歌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特色的作品,如《天上谣》,写幻游仙境而俯视人间,发出对人间沧桑的慨叹。
以诗文宣泄情感,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罕见,而李贺因其抒写的角度奇特,在这些人中可谓佼佼者。他的诗刻意求新求奇,意象诡异,词句清丽,意境和情节超出人们一般的体验和想象,充满了神秘主义的美感,被称为“长吉体”。“长吉体”善于运用神话传说的内容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的意象,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主义风格。这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宋代陆游说李贺可同李白比肩,都是“落笔妙古今”。
人生遭际的不幸,也许正是诗家艺术创作之幸。“诗鬼”李贺流芳千古,他的“雄鸡一唱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名句,至今仍为人广泛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