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以下简称《红星》)。这本诞生于80年前的红色经典,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它其实还有许多传奇是你所不知道的。
《红星》诞生 全景式客观报道“红色中国”真相
1936年6月,一位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并在旧中国工作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数次去医院注射了天花、伤寒、鼠疫等一连串预防针后,带上一封用隐色墨水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的帮助与安排,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保安之行。
在红区安塞,他惊喜地遇到“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却是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英语和他对话交流的周恩来。他听从周恩来为其细致设计的92天旅程安排,在陕甘宁红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特别是成功记录了毛主席口述自己的历史,又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高级将领,详细记录了长征中许许多多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四个月后,他依依不舍地惜别红都保安,满载生动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十几个记录本和大量摄影图片,凯旋。
这位英俊潇洒、第一个冒险访问陕北,并向世界全景式客观报道“红色中国”真相与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的年轻人,就是中国人民最真挚的朋友、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他的这部魅力四射的经典之作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世界 罗斯福三次召见斯诺
《红星》的英文版于1937年10月首先在伦敦面世,短短一个月就连续印行5版,发行10万册以上,轰动世界,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了“一本红书的出版传奇”。
翌年2月美国兰登出版社再版(增写了第13章“旭日上的阴影”)后,《红星》在美国即刻成为有关远东非小说作品类的热门畅销书。著名历史学家拉铁摩尔称赞《红星》就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许多书评家纷纷撰文评论:“仅长征就使该书成为本年度最伟大的冒险著作”,斯诺“建立了本世纪一位记者单独做到的最伟大的功勋”,这本书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女作家赛珍珠也赞叹说《红星》中“非凡记述的每一页都富有意义”。权威刊物《时代》则载文称:斯诺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在二战中日理万机的罗斯福总统不仅看完了《红星》,还三次主动召见斯诺,向其征询支援中国抗战等问题的意见。
而今《红星》早已译成数十种文字,几乎传遍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红星》在中国 中文首译本与神秘的出版机构“复社”
《红星》近80年来在中国艰难曲折、跌宕起伏的出版历程中,也带有不少神秘色彩,充满传奇。
1938年2月,在中共地下党支持下,由胡愈之出面主持,经林淡秋、梅益等12人集体动手、分别承译,仅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将《红星》全书译完,并改名为《西行漫记》,以实际并无社址和门牌的“复社”名义,在沦陷后的上海“孤岛”秘密出版了。为避免查禁便于流传而更名的中译本《西行漫记》,全书共12章56小节,其中第5章《长征》和第4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可说是全书的骨骼与灵魂。
同时,书中还配有斯诺在陕北所摄的数十帧珍贵照片,另附两张描绘精致的长征路线图和西北边区图。因此该书虽秘密印行却不胫而走,大受欢迎,短短十个月即印行4版,发行5万册。许多读者冒着极大风险争相传阅乃至辗转传抄,一些进步青年则怀揣该书奔往红星升起的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抗战的时代洪流中。为扩大影响和携带方便,《红星》 还曾以节译本和抽印本——将第4、第5两章更名为《毛泽东自传》与《二万五千里长征》单独出版,大量翻印发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又出版了据美国兰登出版社译出含第13章的两种新译本,即史家康等六人所译《长征二万五千里》和亦愚翻译的《西行漫记》,新增第13章6小节文字,着重介绍红军的游击战术。
《红星》再耀 董乐山经典译本全新出版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最新版董乐山译《红星》。新版不仅设计别致新颖,装帧典雅大气,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正式恢复寓意深长的原名《红星照耀中国》,并对全书译文细加审核校勘,重新订正某些误译误植,使译文更加精准。尤为可喜的是,书中还插入如今很难觅见的从1937年、1938年、1939年三版《红星》中遴选出的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书末所附译者、美国文学研究家董乐山撰写的《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三篇文章,更使此书图文并茂、锦上添花。这个译本,也成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最经典、最权威译本。
一部红书,成就一段出版传奇。哈佛大学已故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评价:“这是一部最冒险、最成功的著作。”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出色的报告文学作品,这是一位美国记者冒着炮火写下的在革命与战争激浪中的中国。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