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永年、平山周的湖南之行虽然没有发现可以立即起事的征兆,但认为湖南是哥老会大本营,有会员约12万人,组织严密,其头目沉毅可用,因此,孙中山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便决定在湖南、广东、湖北三省同时大举,并命毕永年再次回国运动。
1899年夏,毕永年先到汉口,在宗方小太郎的议报馆任主笔不久,因不堪报馆中的日本人虐待中国仆役弃职。他再度入湘,向会党头目介绍孙中山的为人,劝他们和兴中会携手反清。同年秋,毕永年偕杨鸿钧、李云彪、张尧卿等六个会党头目赴港。行至上海时,路费不够,毕永年只好让杨、李等先行。他写了一封信给在港的陈少白和日本人宫崎寅藏,附有哥老会头目的小传。宫崎对这些小传称赞不已,认为文字不多,简明痛快,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如读《三国志》《水浒传》一般。李等向陈少白及宫崎表示:“当今之世,不通外情,而漫欲揭竿者,恐贻不测之祸于百年之后。而吾徒之中,能通外情,仍深属望于孙君,愿待毕君之来共议之。”一星期后,毕永年得到陈少白的资助到港。大家一致同意毕永年的意见,决定将哥老会、三合会、兴中会合并为中和堂兴汉会,推孙中山为会长,各事均在其指挥下行动。于是制定纲领三条,饮血盟誓,并且刻一枚图章,由宫崎带回日本,交给孙中山。10月29日,毕永年致函宗方小太郎云:
久不相见,渴念殊深,惟德业益宏,无任翘企。弟因诸友牵帅,遂遽弃贵馆之委任而相随伊等至香港,鄙怀实所歉仄,幸先生谅焉。此间一切情形,高桥先生当已面述尊听,弟不赘陈,惟勉竭绵力细心组织之,以俟机会而已。然尚冀先生不忘畴昔之言,生民幸甚。
函中所言高桥,指日本人高桥谦,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长。“惟勉竭绵力细心组织之”,当指兴汉会事。“不忘畴昔之言”,当指宗方小太郎支持湖南起义的诺言。
兴汉会组成后,毕永年携诸会党头目东渡日本,会见孙中山,受到殷勤的款待。12月返港,经费发生困难。当时,康有为正在香港,他新从美洲归来,得到华侨的资助,囊中富有,暗中赠送给会党头目数百元。毕永年认为不能收,而哥老会头目却愉快地接收了,再次倒向康有为一边。毕永年受此刺激,在湖南籍同乡紫林和尚的影响下,愤然削发为僧,易名悟玄。他遗书平山周作别云:
弟自得友仁兄,深佩仁兄义气宏重,常思运雄力为敝国拯生灵,可谓天下之至公者矣。弟惜吾中国久成奴才世界,至愚且贱。盖举国之人,无不欲肥身赡身以自利者,弟实不愿与斯世斯人共图私利,故决然隐遁,归命牟尼。今将云游,特来告别。仁兄一片热肠,弟决不敢妄相阻挠,愿仁兄慎以图之,勿轻信人也。
信中,毕永年表示,日内即将往浙江普陀山,第二年三月,将由五台、终南而入峨眉,从此萍踪浪迹,随遇而安,不复干预人世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