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调解促和谐,百姓心中一片天。”11日上午,吉利区冶戌村村民张某红,将一面锦旗送到吉利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诉调对接中心主任席粉红手中。
张某红兄妹五人,早年同父母同住一个院子中。一家人经营着一个汽车维修店和一个按摩医疗店,生意红火。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来,张某红的大哥去世,留下妻子杨某梅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因家庭财产纠纷,杨某梅母子三人与张某红兄妹及父母产生隔阂。为了避开矛盾,老两口带着其他4个子女搬到按摩店里生活,老房子由杨某梅及其两个子女居住。
20多年来,婆媳、姑嫂形同陌路,积怨颇深。提起这家人的矛盾,村里干部群众也表示无奈。
今年6月,张某红80岁的父亲张某因病住院,随时有生命危险。张某红的母亲姚某与子女商量,想要接张某回老房子度过最后的时光。他们与杨某梅协商时,被积怨未消的杨某梅一口拒绝。家庭纠纷因此升级,几欲发生打斗。
无奈之下,姚某将儿媳杨某梅诉至吉利区人民法院。
了解情况后,席粉红感觉这个案件不适合进入诉讼程序,只有尽快进行调解,才能避免矛盾升级。
随后几天,席粉红与吉利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特邀调解员老李组成调解小组,采取一访二谈三见面的方法,深入当事双方家中,了解矛盾根源,分头做思想工作、征求意见。经过5天的反复调解,双方最终于7月8日达成调解协议:儿媳杨某梅同意腾出一间房屋供张某居住;姚某及子女同意宅院内的七间房屋归杨某梅所有;姚某当场支付给儿媳杨某梅5万元,作为孙子、孙女将来结婚的费用。
协议签字完毕,杨某梅脸上露出了笑容,甜甜地叫了一声妈;姚某感受着失而复得的那份亲情,眼含着热泪笑了。 本报记者 申利超 特约通讯员 石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