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说:世界各国的货币,往往有一面是风景照,这是在告诉大家挣钱去旅游。这虽是一句玩笑话,但很形象地体现了当今旅游业的地位。
看国际,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
看国内,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地方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相继有20多个省(区、市)将其作为支柱产业。
看河南,旅游业已成为各地乘势而上的发力点,开封、焦作、南阳……旅游业的“井喷”势不可挡。
改革开放以来,洛阳旅游业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型到旅游产业型的转变,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市现有开放性景区62个,其中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16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十强;
全市已形成古都历史游、牡丹文化游、寻根问祖游、民俗风情游、宗教文化游、自然生态游等多种旅游类型;
春有牡丹文化节、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旅游节,四季有节会,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043亿人次,年度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
旅游是富民产业,有利于带动创业、增加就业。据统计,全球每10个就业岗位就有1个与旅游有关,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是绿色产业,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满足游人身心愉悦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旅游业是活力产业,随着大众旅游、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旅游产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因此,做大做强旅游业对于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着眼未来,发展旅游业,我们有喜,更有忧。
喜的是,我们有得天独厚、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快速扩张、与日俱增的发展势头,有中央和省里的大力支持,有市委、市政府常抓不懈的坚定信念,可谓东风劲吹、利好不断。
忧的是,与洛阳历史地位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旅游产业强市相比,我们的旅游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素质尚待提升,旅游融合、基础设施、景区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洛阳旅游如何抢抓机遇进行转型升级,为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旅游业界专家认为,洛阳旅游业应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积极在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做大、做精、做强,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的跨越式发展。
着力打造精品、彰显特色。打造一批国际旅游精品项目,升级培育一批国内知名景区,逐步形成若干核心景区带动、众多特色景点环绕、丰富多样、互为补充的旅游景区和景点集群。
着力深度融合、延伸链条。积极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体育、服务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旅游产业体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停下来。
着力完善功能、优化服务。把“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名从业人员,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让每一位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着力整合拓展、创新营销。整合全市对外推介营销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借助国内外一流媒体、一流平台,实施精准营销,把洛阳旅游的魅力展示给世界。
乘风奋楫正当时,洛阳旅游的未来风光无限!
(戚帅华 郑宝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