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用镜头记录下学员们训练的场景,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学员们在千米高空训练的艰辛。
经过严格的申请程序和安检过程,记者跟随洛阳分院一名教员和一名学员登上了一架小型教练机,这种教练机只能乘坐4个人。炎炎夏日,飞机发动初期,驾驶舱温度高达40℃。几趟飞下来,衣服能拧出水来。上了飞机,学员在教员的指引下,照着检查单一项项检查飞机设施,得到塔台命令后,飞机腾空而起……像这样的飞行训练,学员必须飞够255小时,才能具备毕业条件。与此同时,学院还有初、中、高教练机三级训练模式,学员要按照规章和大纲训练,最后按照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通过学习,学员必须具备四种能力。一是飞行时对目的地机场条件的适应能力;二是具备防止飞偏方向和修正方向等飞行技术能力;三是特殊情况的处置能力,如发动机空中停车、空中失火、迫降等;四是单飞能力,克服对教员的依赖思想,独立上天。
53年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毕业或培训过近万名飞行员,其占全国民航在职飞行员的1/4。
本报记者 曾宪平 通讯员 杨德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