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至2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来洛调研时指出,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占领市场、赢得优势,关键是靠人才、靠技术、靠创新。不管时代如何转换,创新始终是一个城市发展,特别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第一动力。
在“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洛阳正在积极主动牵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下好转型升级的“先手棋”。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让创新这一“第一动力”的作用全面发挥,除了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还应加快构建容错机制的“护栏”,保护技术创新的“领头羊”。
最近,笔者与某行业一位老专家聊天,他说,有些企业内存在一种怪现象:富于开创精神的技术、营销人员好不容易争取到一单高端产品订单,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导致产品发生一些质量问题,企业遭受一定经济损失,企业就对工艺、技术研发等相关人员又是降职又是罚款。“领头羊”本想以项目为依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到头来却成了“替罪羊”,其“心理阴影面积”可想而知,以后再碰到这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事,恐怕都会绕着走。缺乏容错机制和宽容文化,也是有的企业虽拥有稀缺资源却没能打入高端技术装备领域的原因之一。
老专家的话,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提醒。洛阳大企业多、科研院所多,坐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但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引领作用要想进一步增强和发挥,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创新是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失误在所难免。如果没有容错纠错机制为高科技人才撑腰壮胆,技术创新的步伐将沉重而迟缓。只有建立容错机制,宽容失败,才能让技术创新者卸下思想包袱,扫除心理障碍。只有激励机制与容错机制并行,让技术创新者既能尝到“甜头”,又能感受到“保障”,才能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容错纠错机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洛阳理应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先行先试,让容错纠错机制早日落地生根,给全市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头羊”们吃下“定心丸”。(作者单位:中信重工)
《河洛观潮》旨在为洛阳发展汇集更多智慧、发出更强声音、贡献更大力量,助推洛阳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来稿请发送至dengdehong@163.com。也欢迎广大读者通过“洛阳日报”微信公众号(lyrb0379)或“洛平”微信公众号(luoping20112015)与我们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