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出河南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发挥鲇鱼效应,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消息,并以我市宜阳县五岳沟村为例,报道村党支部书记与第一书记通过理念交锋,让贫困村开始变模样的做法。昨日,《河南日报》刊发这一报道,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为激发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河南省向1.2万个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实现所有“软弱涣散”村全覆盖。
村里一下子有了两个书记,脱贫的戏该怎么唱?在洛阳市宜阳县五岳沟村,“老把式”与“门外汉”通过理念交锋,让贫困村开始变了模样。
说到新来的书记要搞大棚蔬菜种植,五岳沟村当初可是炸了窝儿,老书记更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以前组织种过果树,种过药材,还尝试过养鸡,这三件事儿断断续续是连着的。群众一直没见到效益,并且老是让老百姓吃亏,赔都赔怕了。”
李优江是五岳沟村的村支书,这个岗位他一干就是十几年,致富的路子没少走,贫困村的“帽子”也没摘下来。三条脱贫攻坚路,五岳沟村走得跌跌撞撞,干部们灰头土脸,村民们更是怨声一片。
新书记叫李玉林,是洛阳理工学院下派的第一书记,老书记打心眼儿里不服气新官烧的这头把火,整天跟学生、课本打交道的人,能把农村搞好?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