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农民工到“全国优秀农民工”,8年来,邢京龙在冰冷的涂布机上,舞出了精彩的人生。
邢京龙出生于瀍河区塔西村一个农民家庭,2008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成为涂布工段的一名工人。“文科出身的我,对涂布机一窍不通,别说了解电器元件、工作原理了,就连螺丝型号都分不清楚。”初走上工作岗位,邢京龙“两眼一抹黑”。
为了学到更多东西,邢京龙常常黏着老师傅问东问西。半年后,他根据浆料黏度、涂布速度、刀辊间隙等参数,一次开机便试涂成功。一年后,他成为涂布工段调试机器最好的员工,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机长。
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邢京龙的心思也越来越缜密。他所负责的负极涂布工段,是生产锂电池的首道工序,需要先将各种原料搅拌均匀制成浆料后涂在铜箔上,再经过烘干制成极卷,该工序占到了锂电池80%以上的成本。
如何才能优化工艺、降本增效?
在涂布过程中,每卷铜箔涂完后总会有30多米被用作牵引带而产生浪费,工人停机更换新卷也需要四五分钟时间。同时,烘箱必须继续运行,否则重新升温需要半个小时,而这极易使其中涂好的铜箔出现干裂,继而导致锂电池产品的报废。
邢京龙发明了“不停机换卷方法”:在涂完一卷铜箔之前,先用胶带将新旧铜箔卷接在一起,这样便不必停机换卷,减少了铜箔的浪费。据统计,由于这项创新成果的应用,一天大约节约铜箔卷130米,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10万多元。
在理论上,每150公斤浆料可生产锂电池350只,实际上却只产出300只。损耗点在哪里?
经过技术攻关,邢京龙及其同事发现,问题出在管路清洗和浆料回收环节。“原来,我们把残余的浆料直接冲洗到沉淀池。现在,我们先用纯水将其置换,回收后用于合浆,减少了浆料的浪费。”他说,此项技术革新使150公斤浆料产出锂电池量提升至330只。
2015年,邢京龙又会同技术人员,从提前备料、合浆速度、人员安排等方面入手,制定了一套标准化作业规范,将合浆时间从10小时优化为4小时,大大提升了合浆产能。
由于技术过硬,2009年至2015年,邢京龙先后3次被公司任命为新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骨干。“10台涂布机、6台合浆机必须在1个月内完成安装调试,而正常情况下,安装调试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2011年中旬,他带着30多名同事反复调试验证,最终保障公司新产业园的顺利开工。
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一系列荣誉称号向邢京龙“袭来”:中航锂电年度功勋员工,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农民工……
“只要干一行、爱一行,哪怕是整天和冰冷的机器为伴,也能做出一番成绩来。”邢京龙说。
本报记者 姜明明 通讯员 李帆 席利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