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简体 繁体
  
2016年8月26日 星期

何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閻楀牊娼堟竟鐗堟閿涙碍绀囬梼铏)閹躲儲濮ゆ稉姘舵肠閸ャ垻澧楅弶鍐╁閺堝绱濋張顏嗙病娑旓箓娼伴幒鍫熸綀閿涘瞼顩﹀銏狀槻閸掕翰鈧浇娴嗘潪鑺ュ灗瀵よ櫣鐝涢梹婊冨剼缁涘鈧拷
    閼辨梻閮撮悽浣冪樈閿涳拷0379-65233520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唐·李益《上洛桥》

李益(公元746年—公元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中唐诗人。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金谷园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其遗迹。诗人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女子在翩翩起舞,一派春日繁华。

后二句,诗人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洛桥”,即“洛阳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省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达官贵人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此处已无往日盛况。

比李益稍晚一些的诗人杜牧有《金谷园》一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该诗亦有此种今非昔比之感慨,可参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易散的历史盛衰之感。它的妙处在于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现实,这样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限于对历史抒发感慨,发人深省。

诗人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阳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而意味深长的。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上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中的眼前春色融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李益长于歌诗,与李贺齐名。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厮守,比做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声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含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李益这首《上洛桥》也以这种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见长,含蓄而意味深长。 (芙蓉)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绿肥红瘦五月天月见草和锦带花芳容媲美关林景区 汉服展演

绿肥红瘦五月天

  • 1
  • 2
  • 3
  • 4
  • 5
  1. ·2025年体育中考过程评价分..
  2. ·收到违停的短信,交警拒不撤回
  3. ·金科绿都天宸缺少配套老年活动..
  4. ·关于洛龙直招问题咨询
  5. ·北大街改造商铺项目交的租金押..
  6. ·老城区校场街40号院卫生脏乱..
  7. ·华源南村小区遛狗不牵狗绳
  8. ·洛宁县市民之家建设进度的咨询
  9. ·关于洛阳龙门站站房扩建
  10. ·老城魏家街施工过程脏、乱问题
  11. ·携带宠物是否可以乘坐洛阳公交..
  12. ·洛龙区君和园附近的过街天桥上..
  13. ·老城区十字街地下商场门口有人..
  14. ·建议租房也能使用洛阳市公积金

≡ 聚焦河洛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河洛文苑 ≡

    ≡ 公益慈善 ≡

      ≡ 精彩生活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摄影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