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江涛)昨日,全市科技创新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传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精神,部署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
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科技厅厅长张震宇宣读《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财政部等五部局关于批复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目标的通知》,并对我市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鲍常勇主持会议。
李亚在讲话中指出,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大势所趋、命运所系、期望所在、目标所指。各级各部门要提升认识、扛起责任,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争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
李亚强调,要明确任务、统筹推进。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是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改革牵引“五大原则”,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要牢牢把握主攻方向。要聚焦产业发展,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子。要突出市场导向,努力形成更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要面向前沿领域,不断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二要加快建设载体平台。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载体平台建设。要结合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各类载体平台,切实把载体平台建好用好。三要广泛集聚资源要素。要壮大创新主体,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实现从创新大军向创业大军的转变。要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河洛工匠计划”和企业家创业家培育计划。要吸纳社会资本,加快健全适应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四要着力推动成果转化。要破除体制瓶颈,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评价导向机制、资源配置方式、收益分配制度、项目管理机制。要创新运作模式,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切实用好地企合作平台,实现各类创新主体合作共赢。要掀起“双创”热潮,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李亚强调,要抓好龙头、示范引领。紧紧围绕建设“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转型升级样板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新兴产业先导区”的战略定位、“一核三区”的整体布局、“331”的产业规划,着力集聚资源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要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二要着力优化政策环境。要率先落实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4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确保示范区各类创新主体能切实享受政策红利。要加快推进政策创新,加强与国家、省的政策对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大盘子”。三要着力实施开放创新。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示范区内设立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示范区内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或引进技术成果在示范区内转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全面提升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能力。
李亚强调,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凝心聚力、强化保障、真抓实做,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增强“一盘棋”意识,加强对创新理念、科技知识的学习,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