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10月9日 星期

张洪亮:用水抢修任务就是军令

工作中的张洪亮

轰隆隆、轰隆隆……近日,在中州东路东延长线施工现场,41岁的张洪亮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支援供水管道铺设工作。阳光透过挖掘机的玻璃照在他的脸上,显得黑红黑红的。张洪亮是洛阳北控水务集团抢修大队的一名机械操作手,近20年来,他一直在忙一件事——用水抢修。

1 专啃硬骨头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地下,敷设着各种口径的供水管道,总长度有1700多公里。这些管道犹如城市的血管,时间长了就会老化,老化的供水管网容易漏水或爆管。

1998年退伍后进入市自来水公司(现洛阳北控水务集团)后,张洪亮就一直在工程处担任机械操作手。话不多、有韧劲、不服输,张洪亮的身上始终保有军人的特质。

2009年,为提高抢修效率,水务集团从国外引进一台先进的大型挖掘机,张洪亮受命学习操作这台机器。“难就难在操作手柄和之前设备所在的位置完全相反,就好像我们用惯了右手吃饭,突然让改用左手,非常不习惯。”张洪亮说。

怎么办?坐在挖掘机里抱着英汉字典看说明书,对照图形、文字说明在空地上练习,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记在本子上……张洪亮像个小学生一样学习如何操作挖掘机,经常在车里一坐就是一天。

“学习有早晚,但爆管随时会发生,等不得。”张洪亮说,他硬是在一次次练习中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2 生病仍工作

一铲子下去,地底下有没有石块、管线等,就基本能判断出来——这就是张洪亮的本事。

“铲子碰到地面时,手柄会轻微震动,根据这个信号来判断。”张洪亮说,破碎路面得能判断、敢下铲,避免维修供水管道对其他管线造成伤害。

“挖掘机的手柄就像他的胳膊,甚至比胳膊都灵敏。”说起张洪亮的本事,抢修大队大队长白学强赞不绝口。正是因为胆大心细、经验丰富、技术熟练,所以大多数抢修都得派张洪亮上场。

去年9月底,龙门大道供热管道施工如火如荼进行。按照要求,30天内要完成3.8公里的热力管网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水务集团调集机械手24小时轮班作业。张洪亮知道后,主动请缨。

其间,他的身体出现不适。为了不影响施工,他索性买来尿不湿穿在身上,带病作业。病情严重时,他就上午到医院输液,下午赶回现场作业。

还有一次,张洪亮不慎从挖掘机上摔下来,右胳膊骨折。在养伤的过程中,队里又接到了抢修任务。白学强把挖掘机开到现场,张洪亮用单手完成设备操作,参与现场抢修。

3 任务如军令

供水管网的爆管、漏水具有不可预测性,啥时出现险情,啥时就要现场抢修。从上班第一天起,张洪亮就没出过远门,回老家龙门镇看望父母也得向队长报备,回家吃顿饭就又赶回来“战备”,保证在接到抢修任务时半小时内能赶到现场。

“工作性质如此,大家都是这么做的。”面对他人的赞誉,张洪亮总觉得不好意思。

唯一让白学强心里过意不去的,是今年6月的一次抢修。6月18日晚,开元大道直径300毫米的供水主干管发生漏水……经现场排查,地下电缆、燃气管道等纵横交错,难以判断供水管道漏点,贸然开挖存在风险。必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机械手边开挖边判断,准确查找漏点。情急中,白学强给正在休假的张洪亮拨了电话。

张洪亮接到电话是晚上11点,当时他正在医院照顾刚刚分娩的妻子。“任务如军令,家属也得服从。”他迅速安顿好妻子后,赶赴现场寻找漏点。眼看到天亮了,抢修还没结束,他才打电话找来姐姐到医院照顾妻子。

为此,妻子诉苦、父母埋怨,张洪亮也想过申请换个岗位。可一想到抢修现场市民期盼的目光时,张洪亮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

本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崔建宇 尚雁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