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偃师市摩托车龙头企业洛阳北方大河车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新能源车新型电控系统开始“路试”,这款时速超过70公里、续航能力超过150公里的锂电电控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电动车在核心技术上再次“鸟枪换炮”。从生产油三到电三,再到低速电动新能源汽车,近年,北方大河以项目和技术“叠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推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速电动四轮车产品,成为偃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样本。
今年以来,偃师市抢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等战略机遇,在洛阳市大力推进“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中,持续转型增动力,努力打好稳增长保态势攻坚战。偃师市委书记宋义林说:“要内外兼修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产业集聚做加法,外壮规模;动能置换做乘法,内强创新。”
产业集聚做“加法”。围绕持续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文化两大特色产业“222”产业体系,偃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链条+”产业发展模式,使产业链条越拉越长,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该市新能源产业建成了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电站全产业链;新材料产业形成了吸附类材料完整的产业链;三轮摩托车产业“纵横驰骋”,建起了“零配件、油三、电三、电四、特种车”等“巨无霸”产业,今年总投资45亿元的6个摩托车产业项目正在建设,新引进了吉利电动三轮车、万虎三轮车等项目,一批新的提质增效项目正在洽谈。
今年以来,围绕“222”产业体系,偃师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加法”,谋划重大项目213个,总投资628.1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63.4亿元;签约招商项目29个,总投资161.1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22个,为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提供充足动力。
动能转换做“乘法”。创新是偃师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点。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偃师在市级层面建成了与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洛阳理工学院共同组建的智能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及省社科院偃师分院等2个公共创新平台,分别针对偃师1万余家企业进行技术升级的指导、研发换代和创新发展理论的研究应用,形成创新发展的“1×N”效应。
在此基础上,偃师积极构建产业创新的“岛链”体系,激发产业内部和企业的创新动力,建创新平台之“岛”、构创新体系之“链”。东风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大河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恩菲(偃师)研发基地及产业化项目、建龙微纳新材料公司分子筛院士工作站、亚明科技LED新光源研究院等一批企业创新研发中心相继建成,构建起联系产业内部的“N×N”创新发展之链。这些创新平台成为偃师产业创新转型的“活水源泉”,该市依托这些平台,着力推进地企合作,目前有4个总投资22.9亿元的地企创新项目开工,2个总投资16亿元的项目成功签约;同时与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今年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个,签约项目7个,源源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持续转型为偃师赢得了发展“利好”。前三季度,偃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5亿元、增长16.7%,占GDP比重达4.3%,其中税收收入8.81亿元、增长1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9%;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亿元、增长8.5%。 (邓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