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3月8日 星期
今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仅有10人,她是其中之一
吕妙霞:带领乡邻致富的巾帼力量

吕妙霞(右)和工人察看草莓长势

近日,在孟津县送庄镇朱寨村十里香草莓基地的大棚里,一垄垄鲜红娇嫩的草莓格外惹人喜爱,不少市民手拿小筐,体验着采摘的乐趣……

草莓种植园的主人名叫吕妙霞,今年49岁,是当地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前几天,全国妇联授予10名杰出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吕妙霞就是其中之一。

干劲十足的“铁娘子”

“眼下,到了草莓丰收的季节,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我们见到吕妙霞时,她刚送走当天的第四批客人,她说,“要不是特殊情况,工作效率会更高。”

两天前,吕妙霞在下台阶时,一不小心崴到了脚,造成软组织损伤。“走路生疼,这要搁平时,我点着脚也能走。这不为了三八节当天代表洛阳去北京领奖,我得听医生的,静养。”吕妙霞笑着说。

说是静养,可她一刻也没闲着。从市区医院看完脚,她直接让员工把她拉回园区办公;坐在办公桌前,安排第二天省草莓产业技术交流会到园区的观摩流程;午休时间,躺在床上修改省三八表彰会的发言稿,手边,两部手机响个不停……

“我干了8年,还没因为生病歇过一天。”工作中的吕妙霞是个不折不扣的“铁娘子”。2009年,在北京奋斗了20年的她决定返乡创业,在朱寨村租用150亩土地开始种植反季节水果,并优先聘用本村妇女。

平整土地、采购钢管、装修棚膜、埋设滴灌设备……她跑了4个省,往返数千里购材料,建起67座大棚。可头两年,园区接连遭遇大雪、龙卷风和大暴雨,草莓大棚和厂房受到重创,她咬紧牙关带领工人开展自救,一座座草莓大棚终于又顽强地屹立起来。

关爱乡亲的“自己人”

每年12月底到来年6月,是园区草莓采摘季。大棚里,白鹤镇鹤北村的蔡爱云正在忙着给草莓疏果。看到吕妙霞进来,蔡爱云咧嘴笑了,她停下手上的活竖起了大拇指。

蔡爱云两口子都是聋哑人,以前靠偶尔外出打工赚点生活费。2011年,在吕妙霞的帮助下,他们建了10个大棚,有了效益后把外出打工的两个儿子也叫回家种植草莓,现在,他们家每年的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

在十里香草莓基地,有500多名当地农民,其中90%以上是留守妇女。“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富不算富,让大家都致富,那才叫真本事。”吕妙霞成立孟津县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乡亲们创业想出了法子:有资金的可以承包土地,自己建棚,自己管理;没有资金的可以租园区的大棚,等大棚有了效益再给钱;在草莓基地周边发展的,算入合作社,用同样的品牌、同样的种苗、同样的技术,统一包装、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对咱农村人来说,有难处只有跟自己人才会开口,妙霞就是自己人。”白鹤镇七里村的崔爱红是园区的老员工,在她眼里,吕妙霞就像自家姐妹,处处为乡亲们着想。只要乡亲们开口,吕妙霞都会出手相助。

在她的带动下,当地发展草莓种植基地32个,种植草莓面积1万余亩,解决2000多名农民就业。

心系乡邻的“领头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吕妙霞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她又成立了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公司还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集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园区内不仅种植有草莓,还有西瓜、葡萄、桃子等10余个水果品种,一年四季都能采摘水果,双休日每天的游客有上千人。

从150亩地发展到1000余亩的综合性园区,吕妙霞心怀感恩。“我不会忘记,大棚被积雪压塌,工人们不顾自家院内的积雪,来园区救援的场景。”吕妙霞说,“是乡亲们的团结让我走上致富之路,乡亲们的问题就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吕妙霞发现,园区带动了留守妇女就业创业,但男人外出务工、夫妻两地分居、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等情况普遍存在。“只有家庭和睦幸福,打工、赚钱才有意义。”吕妙霞说,农村缺少人才,她想通过自己返乡创业的故事,把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喊回来”。

“下一步,我要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以农旅融合为发展目标。只有把家乡的创业环境建设好,才能吸引更多本地人回家创业,让更多的乡亲在家门口致富奔小康。”吕妙霞满怀信心地说。

本报记者 李冰 通讯员 常丹

杨珂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